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法律,信仰,全民信仰
  • 发布时间:2015-11-17 15:16

  【摘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可以说全民信仰法律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那么如何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一种信仰,就要做到:广泛深入的宣传法律,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严格制约公权力,强化司法公正,建立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形成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关键词】法律;全民信仰;公正

  一、参与法治实践,培养公民的法治情感

  公民作为主体参与法治实践,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民主与法治原则。政府应搭建平台,使公民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到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来,在参与中坚定对法律的信心和信仰。

  参与立法实践。立法必须坚守以民为本的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建立能真正体现国民意志的良法。政府要搭建平台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各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吸收公众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让公民更多更容易地参与立法,表达自己的利益与诉求,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学习法律、体验法治、增强法治意识。

  参与行政管理实践。政府应鼓励公民有序参与政府部门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以及事后监督等职能履行过程,使公民能够亲身体验政府的依法履职情况,这样既能提高公民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公民和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

  参与司法实践。司法部门在调解、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公信度。做好重大案件、特殊案件的公开审理工作,在不涉及保密与隐私的情况下,进行公开审理或网络直播,满足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这种最直接、最具感染力与说服力的现场展示,增强公民对公平正义的体验和感知,坚定法律信仰。

  二、深入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认知

  信仰法律,就必须做到全民懂法,进行普法宣传是推进全民懂法守法、信法的必由之路。

  营造信仰法律的社会氛围。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灵活多样、无时空限制等优势,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促使公民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渐养成遵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的学习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轮训培训的必修课,努力使领导干部掌握履职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全面推行新录入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等做法,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及中小学教学大纲,开设法治课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网络,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突出对社区、农村、企业等法治意识淡薄领域的普法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以电影、法律讲堂、微型法庭、司法调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调动基层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法治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筑牢这道防线,才能确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

  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明确各类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流程与标准,推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及时制定实施细则,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促进司法公正。

  强化司法活动监督。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打击遏制执法犯法、以法谋私、徇私枉法、法外开恩等滥用司法权现象,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使每个涉法涉诉的人民群众都真正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自觉树立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从而坚定对法治的信仰。

  四、严格制约公权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公权力受法律制约的情况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与信心。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严格制约公权力。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规范公权力运行。尽快修改政府组织法,依法明确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政府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界限,使各级政府职权法定、行权有据,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规范公职人员权力行使手段及程序。世界各法治发达和较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程序法是控制权最有效的制度“笼子”、是保障权力不能腐、不易腐的最好“防腐剂”,虽然我国目前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三个单行的行政行为程序法,但没有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

  强化对公权力监督。权力没有监督,就容易滋生滥权和腐败。

  必须加强党内、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社会、舆论等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严惩公权力的滥用。对任何违反程序的行为,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都必须依法给予追究,对不按法律使用公权力的任何人都要依法采取制裁措施,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五、完善守法诚信褒奖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坚定公民的法治理念

  建立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信息记录,使每一个公民和组织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在出台经济社会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时,把守法经营、诚实信用作为重要内容,形成有利于弘扬诚信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充分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促使守法诚信内化为公民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建立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失信公开制度,由相关部门公布违法失信个人和组织的“不良记录”。建立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让违法失信者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并给予警告、罚款、取消市场准入等行政处罚措施,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由司法部门对违法失信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从法律上严惩欺诈违法行径,提高违法成本。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现实中感受到法律展现的公平正义,从而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信任法律和遵从法律。

  文/阮诗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