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支持研究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空巢老人,生存现状
  • 发布时间:2015-11-18 10:30

  ——以四川省金堂县淮口镇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社会支持状况,结合淮口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年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流动服务站及服务储存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及家庭的力量,以期全面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空巢老人社会保障

  淮口镇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镇,近年来,随着阿坝工业园区、科马小镇等一大批现代工业和旅游业项目的引入,淮口地区居民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统一安置到小区居住,还没安置的则在不同的乡村或社区租房居住。笔者随机走访调查了淮口镇12个村和3个社区的100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发现其中64人是独自居住的,即处于空巢状态。笔者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对他们的生存状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以期展现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类似地区空巢老人生活的建议。

  一、生存现状

  1、经济状况

  随着淮口地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土地被征收征用,很多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根据当地的有关规定,凡是年满55周岁的女性以及年满60周岁的男性都能领取1000元左右的城镇养老金。老人虽然享有城镇养老金,根据淮口地区的消费水平,理应过上相对充裕的生活,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子女即一些中年人由于失去土地又没有一技之长,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于是就待业在家,这些待业农民由于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只能领取每月几百元的失业金,根本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老人便从微薄的养老金中省出大部分接济子女,自己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不得不靠拾荒补贴家用。淮口地区的空巢老人,虽然有养老金,但是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能力仍然很弱。

  2、生活照料状况

  在笔者调查到的64名空巢老人中,有37人存在照顾缺失的问题。笔者的邻居便是一位年近八十周岁的空巢老人,虽然不时有亲人前来看望老人,但也不过是一顿饭的时间,吃完饭连桌子都不收拾就走人,因此老人的很多日常活动,如洗衣、做饭都是独自完成的,有的日常活动如买菜则由邻居代劳。有一次老人突发胆囊炎,还是等到第二天才被邻居发现的,由于缺乏照顾,老人已多次发生安全事故。在淮口地区,像这样缺乏照顾的老人不是个例,这一现象值得子女、社会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深思。

  3、精神健康状况

  要想使老人安度晚年,除了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老人的精神需求也不容小觑。在笔者随机调查到的64位空巢老人中,有41位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一位租住在乡村农民家中的王奶奶告诉笔者:她有2个儿子,小儿子去外地打工了,只有过年才回来,平时除了给她寄钱和衣物时会打电话提醒她去取,就很少联系她了;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在镇上的小区租房居住,逢年过节会回来看她,平时就她一个人。笔者去调查的时候,老人很开心,赶忙拿出糕点招待笔者。老人还告诉笔者,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有人陪她说话。淮口地区的空巢老人由于缺乏交流倾诉的对象,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社会支持状况

  目前,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是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淮口地区的空巢老人分为两种,一是被征地的空巢老人,这部分老人以前有耕地保护补贴,根据《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第6条的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可以先由本人耕地保护补贴缴纳,不足部分再由本人补足,这样一来,凡事年满55周岁的女性以及年满60周岁的男性便可享受城镇养老金,另外在拿到安置房之前,他们还享有过渡费,老人不愿意租小区的套房居住而是租住在未被征地农民的房屋里,未被征地农民的房屋房租相对较便宜,过渡费除了交纳房租通常还有剩余,这些资金都是养老的来源;二是未被征地的空巢老人,这部分老人属于年老体弱者,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他们按月或者按季领取低保,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政府的支持还体现在医疗保障方面。根据《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享受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补助,在生病住院时最高可享受90%的报销。而被征地的老人也享有每月100元左右社会保险,他们按月领取,以支付他们平时的医疗支出。同时,他们若生病住院,也可直接持社保卡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享受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

  2、邻里支持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或者和邻居在一起度过的,因此,邻居支持是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中的重要部分。笔者调查发现,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的邻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活上的相互帮助。邻居支持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最常见的是买菜买日用品,调查中一位黄姓奶奶告诉笔者她平时生活所需的蔬菜肉类都是由邻居代劳购买的,黄奶奶邻居也是她的房东,属于未被征地农民,邻居时常会送些新鲜蔬菜给黄奶奶,黄奶奶闲时也帮助邻居干活,如剥豌豆、剥花生等。第二,邻里支持还体现在精神慰藉上,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因此,常常是附近几个老人坐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是几个老人相约到另外一位老人家帮忙做点事以打发时间。

  三、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建议

  结合淮口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社会支持状况,笔者认为,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中年劳动者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虽然淮口地区年满60周岁的空巢老人能领取城镇养老金,但是,部分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仍不宽裕,甚至有的老人还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烦恼,主要是因为他们要从微薄的养老金中拿出大部分接济自己的子女。因此,要缓解这一部分空巢老人的物质危机,就需要帮助他们的子女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不再依赖老人生存。有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挑选一些适合中年人做的工作,并根据工作内容需求对中年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这一部分人能够自食其力,不再啃老,老人的物质生活便有了相应的保障。

  2、建立流动服务站

  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淮口地区的空巢老人大多居住在离市场较远的村落,赶集很不方便,老人所需的生活用品通常由邻居代为购买或者由子女每隔一段时间送来,因此,这些老人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及肉类。众所周知,蔬菜水果储存久了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长期食用长时间储存的食物会对老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在空巢老人散居的地区,如淮口镇,政府可以鼓励一些失业人员建立流动服务站,并为他们提供流动摊位。同时,政府可以要求流动服务站进村入户,为空巢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生活必需品,如蔬菜、大米、食用油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也能有效缓解农村中年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3、建立养老服务储存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人员参与养老事业,缓解老人照顾缺失的问题,针对淮口地区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建立养老服务储存制度,即个人为老人免费服务累计达到一定的期限,其本人或者近亲属到达一定年龄时便可享受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空巢老人登记在册,然后根据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安排服务者上门提供如做饭、洗衣、聊天等服务,同时,服务中心根据服务者服务的时间及被服务老人的评价折算服务者可以享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并且储存下来的居家养老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这样,便能有效缓解空巢老人照顾缺失的问题。

  当然,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本项目获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67。

  参考文献:

  [1]张宗奇.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J].社会研究,2012(2)

  [2]淋宣佐.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及解决办法[J].社会观察,2102(6)

  [3]许典利.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创新.社会民生,2014(1)

  [4]陈成、杜兴端.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13(9)

  文/唐久 周素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