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监狱文化建设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红色监狱,文化建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8 10:22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具有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如何建设红色监狱文化,并在服刑人员矫正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红色监狱文化的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对矫正服刑人员的影响,并对未来红色监狱文化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设广泛认可的文化,文化的延续性与精神的传承,文化建设方式方法传统结合创新、多管齐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色监狱文化;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矫正
监狱不仅仅是服刑人员服刑的场所,它还承担着矫正服刑人员,将其转化为“新人”的任务,服刑人员在监狱的服刑是一个过程,尤其是重刑犯,他们要在监狱中度过十年以上的刑期。营造良好的监狱文化,使对罪犯的矫正真正渗透到罪犯日常生活中。红色监狱将红色文化监狱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
一、红色监狱文化的特征
红色监狱文化与红色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1、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
红色监狱文化源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特色的具有革命精神和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期间形成、发展壮大的。红色文化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紧密地联系起来。如:实事求是,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统一战线、敢于胜利、艰苦奋斗的思想都是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1]而矫正罪犯也是一样,需要构建红色的监狱文化来提高罪犯矫正的效果。红色监狱文化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先进性
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人民军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尽管红色文化产生与战争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并没有过时。红色文化是我党、也是全社会宝贵精神财富。在当前,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迈进。除了要建设物质文明,还要实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阔步迈进。红色文化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与马列主义、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相联。
当前许多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正是因为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侵蚀了心灵,一些犯罪多发地区甚至形成了完整的犯罪亚文化,包括对犯罪的赞赏态度,将犯罪活动合理化(或中立化)[2]。建设红色监狱文化,将红色文化引入监管改造之中,有利于矫正罪犯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和恶习。红色监狱文化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罪犯矫正中需要的。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如: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保和平、卫祖国的抗美援朝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顽强拼搏、同舟共济的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
红色监狱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样是多样的,如2011年江西省监狱系统“红色文化进监所,井冈精神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井冈精神”,发掘红色文化资源。陕西省将“延安精神”引入监管改造之中,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服刑人员爱党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对服刑人员矫正的影响
在服刑人员矫正中,以红色文化影响服刑人员一直在被监狱工作者所提倡并使用,尽管真正意义上的红色监狱文化并未形成,但是其积极效果不容忽视。
1、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红色文化对服刑人员矫正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监狱工作者身上的红色光辉影响着服刑人员。在矫正日本战犯时,我们的监狱工作者用宽容、博爱,以身作则,以理服人的方式改造了一大批自大、顽固的日本战犯。战犯一日三餐、顿顿细粮,监狱工作者每天只有两餐,以菜团子为主。战犯生病时,监狱工作者给予他们及时的关怀与治疗。1956年6月~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对曾在华担任高级职务的战犯进行公开审判时,所有受审战犯,全部认罪,要求严惩自己,向中国人民谢罪。在矫正普通刑事犯时,也可以看到监狱工作者身上的红色精神。如在农场,监狱工作者经常与服刑人员一起下地劳动,而且监狱工作者往往干得更多。我国的服刑人员矫正工作在当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重新犯罪率也一直保持着较低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丰裕起来,但是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文化震惊,部分人信仰逐渐缺失,犯罪率和重新犯罪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红色文化是监狱工作者矫正服刑人员的有力武器,在这个时期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不少监狱将红色文化与服刑人员“三课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中展示红色文化育人事迹,文化教育之中加入体现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内容,在罪犯休息日放一场“红色”的电影等等。
3、“红色文化进监年”
2011年3月,司法部副部长陈训秋和陕西、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六省市监狱系统工作者在重庆召开了“红色文化进监所”工作座谈会。在当年,全国范围内的监管机关开展了红色文化进监活动,唱红歌、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办红色征文比赛、写红色读书笔记、举办红色故事会、邀请社会人士到监狱开展“红色文化”帮教、咨询等活动被广泛地引入监狱。这一年也被称为“红色文化进监年”。由于媒体跟进报道到位,“红色文化进监年”在取得了较好的罪犯矫正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红色监狱文化未来的建设方向
红色监狱文化建需要明确建设的方向,这种文化需要得到广泛的认可,需要有传承性、延续性,建设的方式方法需要传统结合创新,多管齐下。
1、建设广泛认可的文化
要将红色监狱文化建设成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如果仅仅唱几首红歌、看几场电影、写几篇读书笔记,是远远不够的。在“红色文化进监年”中我们看到,全国的监狱系统在这一年组织了格式各样的红色活动,服刑人员的参与程度也很高,以读书笔记来说,在开展活动的监狱几乎所有非文盲的服刑人员都阅读了红色经典读物并写了读书笔记。尽管“战果颇丰”,但是,写了读书笔记服刑人员未必都是认可红色文化的,还有相关一部分人抱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观念,是害怕监规纪律的惩处,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好好改造”的态度从而获得奖励,以便减刑。
要将红色监狱文化建设成为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这需要服刑人员的认可,如果仅仅是为了奖励或者了避免惩罚而“积极参与”,我们开展的红色活动将没有任何意义,监狱红色文化也只能成为功利的工具。
建设监狱红色文化,还需要监狱工作者的认可。红色监狱文化对监管改造影响最大、效果最明显的时期是在建国初期,红色监狱文化能够很好建设并影响服刑人员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我国刚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也集中体现在我们的监狱工作者身上。比如监狱工作者给服刑人员讲艰苦奋斗时,他们自己身上就具备着艰苦奋斗的品质,服刑人员在服刑中看得到也感受的到。只有监狱工作者自己认可的红色监狱文化,才能真正影响到服刑人员。
监狱红色文化需要全社会的认可。矫正服刑人员不仅仅是监狱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前各种形式的社会帮教在全国的监狱系统里蓬勃开展着。红色监狱文化如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无疑会提升帮教的效果。另外,人具有社会属性,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单独地生活在世界上。服刑人员刑满后终究要回到社会之中。如果红色监狱文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不利于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我们多年的矫正成果也有可能付诸东流。
2、文化的延续性与精神的传承
建设一种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红色监狱文化的同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红色监狱文化在监管改造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建设红色监狱文化在2011年,“红色文化进监年”时达到了高潮。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将“红色文化进监年”更像是一次阶段性的活动,或者说一项政治任务。在“红色文化进监年”之后的第二年,我们又迎来了“传统文化进监年”,不少监狱的活动也变为让服刑人员背诵《弟子规》、《孝经》、《了凡四训》等国学读物,邀请专家学者进监做国学讲座等活动。诚然,我们应当探索一切适合矫正罪犯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从建设一种文化的角度来看,需要有延续性。以红色文化为例,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在这期间形成了一系列体现红色精神的符号,包括一系列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3]形成红色监狱文化,同样需要时间,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建设,才能形成红色监狱文化的精神图腾、精神符号,并在监狱中传承下去。让服刑人员在刑期内耳濡目染,真正地达到教育矫正的目的。
3、传统结合创新,多管齐下
在建设红色监狱文化时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其一,将红色文化建设与传统的矫正结合起来。将实现红色文化编入进服刑人员教材之中,发挥充分发挥“三课教育”的功能,在服刑人员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都添加进红色文化的元素。其二,重视氛围的渲染,在监管设施里设置红色元素,如标语、雕塑,可以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等设施,让红色文化充斥在监管环境中。其三,要重视激发人们自己的思考。举办红色文化沙龙,红色文化辩论等活动,不仅让服刑人员参与到其中,还可以邀请监狱工作者,社会帮教志愿者参加,让大家在讨论、辩论中思考红色文化的内涵。其四,重视媒体的宣传与引导。我们需要要让全社会认可红色监狱文化,因此不仅要在监狱系统自己的报刊、OA系统上开辟红色专栏;还要联合地方主要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多方为联动,全范网络覆盖占领红色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1:847
[2]吴宗宪.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初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17
[3]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5
文/赵宇 柴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