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机构养老服务专业化问题分析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会工作,养老服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7 15:34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养老问题逐渐突出,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机构养老是不错的养老方式。为了说明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地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的专业工作方法在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的运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化养老;机构养老
一、引言
目前以家庭供养为主的养老模式日益难以为继,而必然向社会化养老,机构化养老模式转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因此,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已成为日益紧迫的国家战略性任务。在养老机构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机构养老的专业化也日益被摆在显著重要的地位。目前,制约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实践应用操作型学科,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门学科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优势,因此在整个实践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
二、我国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
所谓机构养老,是指按月交纳规定的费用,从而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养老机构服务的养老模式。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等是目前社会上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机构。
1、规模小,设施简单,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我国,公办的养老机构能够得到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所以规模也是比较大,软硬件设施也是比较完善。然而其他的大多数养老院则是属于中低档的,因为养老事业属于非营利性质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所以很多养老机构租用一些废弃的厂房或仓库,经过简单的装修后便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场所,规模小,设施简单,很难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廖敏等认为多数养老机构充其量是“老年集体宿舍”,房间构造单一、档次低,含卫生间的住房少,带厨房的更少,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楼梯、厕所有扶手的也是寥寥无几。这样老年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2、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参差不齐
机构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照顾老人的一线护理人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护理人员多为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无业人员,而且以女性居多,文化素质偏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基本技能。也就是给老人喂饭、送水、清洗等,仅限于日常生活照料,不可能关注老人的精神状况和心理问题。而且由于劳动强度大,待遇不高,导致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老年人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护理人员,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配备或没有意识到需要配备具有护理、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员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导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科学方法进行助人活动和公益服务的职业工作。专家认为,社会工作不仅能够为机构养老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技能,提升养老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能有效帮助老年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心理,积极应对老年生活,提升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积极老龄化发展道路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
1、机构养老模式需要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理念指导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助人的工作中,协助受助对象提高解脱困境与发展自我的能力,使其在离开社会工作人员的帮助后,也能够解决或避免遭遇类似的问题。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帮助弱势群体自力更生的支持者,更是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的志愿者,他们动员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来帮助受助对象走出困境,恢复其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能力。通过这些,社会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帮助被救助者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摆脱对单向救济的依赖,以实现“助人自助”老年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社会工作强调以老人为本,强调以公正、平等、人道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体,强调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2、机构养老模式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技术指导
老年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化的路径。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虽然是不同的个体,但也有很多老年人有着共同的问题和需求,比如孤独、沮丧、绝望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情感支持小组、沟通小组、互助小组及兴趣小组,这样老年人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帮助他们抵御由于退休带来的孤独感,成员间相互了解并获得其他成员的支持,扩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老年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增进老年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改善其态度、人际关系和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等的社会生活功能。有些小组活动,尽量让机构中患有痴呆症的老人一起参与,这样对他们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养老机构对于老年人健康、生活方面的护理照顾都是专业水平的,但往往会忽视老年人社会心理层面的介入工作,而社会工作者恰恰是给予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专业人才。所以说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帮助老年人消除无助、绝望、挫败与无力感等负面情绪。社会工作者不仅要直接服务于老人,还要为老人的家属提供服务,帮助家属消除把老年人送往养老机构的负罪感,协助他们认识到接受专业化机构照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还要强调老人入住后家属定期探望和支持老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机构中的痴呆老人护理和临终老人关怀方面,社会工作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应该将社会工作专业引入传统的养老机构之中,运用理论知识以及价值观、专业工作方法,为传统的养老机构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现代的、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老人多层次的需求,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晓丽,马珊珊,黄磊.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1,(21).
[2]廖敏,张蕾.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2).
[3]邱幼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
文/韦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