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抗生素,肺炎球菌
  • 发布时间:2015-09-01 09:56

  【摘要】目的:探讨各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均分为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喹诺酮组,各20例,三组患者分别接受青霉素G、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喹诺酮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85.0%,青霉素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素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喹诺酮组患者出现2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呕吐、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首先药物,应及早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耐药者可换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关键词】肺炎球菌、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肺炎链球菌是引发肺炎球菌肺炎的致病菌,治疗肺炎球菌肺炎,以抗菌为主,临床上将抗生素作为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首选药物。本次研究分别选择了肺炎临床治疗的三种常用抗生素,即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其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效果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球菌脑膜炎患者,均分为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喹诺酮组,各20例。青霉素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4±21.4)岁;头孢菌素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3±20.2)岁;喹诺酮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2±20.9)岁。三组患者中,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组药品过敏和耐药者、14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1]。

  1.2 治疗

  三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咳嗽、咳痰、胸痛、寒战及高热等,对其进行镇咳、平喘、降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抗生素治疗。

  1.2.1 青霉素组。该组患者接受青霉素G治疗,用法为青霉素G320万u/d,静脉滴注,分为6~8h/次。

  1.2.2 头孢菌素组。该组患者接受头孢曲松治疗:用法为2g头孢曲松+4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患者需在静脉滴注持续约30分钟,1次/d。

  1.2.3 喹诺酮组。该组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用法为0.25-0.6og+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

  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d,随后比较三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三组患者抗生素治疗效果以总有效率表示,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如下: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检查显示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检查显示病情好转,但是未恢复正常指标水平;

  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检查显示病情加重或无变化;

  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例数/样本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 组患者疗效比较

  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喹诺酮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85.0%,青霉素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素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喹诺酮组患者出现2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呕吐、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

  3、讨论

  肺炎链球菌是引发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原体,正常状态下,肺炎球菌存在于肺部组织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支气管表皮细胞遭受损伤时,可导致肺炎球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肺炎。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需要迅速给予治疗,当前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多选择肺炎链球菌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喹诺酮组,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85.0%,青霉素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青霉素的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喹诺酮组,效果最差的为头孢菌素组。此外,研究中发现,喹诺酮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可见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大。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不同,本次研究中所用三种抗生素抗菌特点分别为:

  (1)青霉素。该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杀死杀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十分敏感,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较高,因此,青霉素是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首选药物。但是,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药的不合理,导致患者体内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株增加,所以不得不更换药物,部分报道显示可使用万古霉素代替青霉素[2]。

  (2)头孢菌素类。这类抗生素是在青霉素母核的基础上改造得来,其抗菌机制与青霉素相似,不仅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也能抑制其中隔合成。但是,头孢菌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使用了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效果低于青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活性较差,故不推荐使用[3]。

  (3)喹诺酮类。该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干扰细菌的DNA复制、转录和重组,从而使细菌死亡。喹诺酮类,特别是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较高,可作为青霉素耐药及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但是要注意其不良反应。

  总之,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首先药物,应及早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耐药者可换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李瑞华.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J].中国保健营养CHINAHEALTHCARE&NUTRITION2012,2(03):97-98.

  [2]马权.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70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ChinJModDrugAppl,2012,12(06):45-46.

  [3]陶敬.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2):207-208.

  王雪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