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卧床患者,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9-08 12:12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焦虑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长期卧床

  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无法正常起床进行活动,只可以选择长时间卧床静休,长时间卧床不仅对病人及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也不利于病人恢复健康。现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96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48.7±2.8)岁。对照组24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在24-66岁之间,平均(42.6±2.6)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饮食护理等等。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病人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病人长时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思想上承受较大负担。医务人员应当积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其心理安慰。对卧床后发生的心理行为障碍应当给予理解,帮助病人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老年病人常常由于角色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疾病的痛苦,会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与病人多进行交谈,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给予病人同情和鼓励,使其能够接触顾虑,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

  1.2.2 皮肤护理

  ①经常为病人翻身叩背,每隔2~3个小时实施1次;②每日用温度适合的清水为病人擦拭皮肤,保证其皮肤的清洁性;③保证病床的整洁、平整、干燥;④在肌肉组织比较薄的骨隆突处用海绵垫或褥疮垫进行铺垫。⑤病人在病床上使用便器时,留意不要对其进行推、拖、拉。

  1.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帮助病人经常改变体位,通常白天每隔2一3小时改变1次,夜间每隔四小时改变1次,翻身时动作应当保证轻柔,避免拖、拉等粗暴的动作,且护理人员应当关注受压未知,用酒精对受压位置进行按摩,或者用温水进行擦拭。(2)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时病人痰液不容易排出,可导致肺部发生感染。在护理时应当维持呼吸道通常、叮嘱其按时进行深呼吸或协助病人对其背部进行轻叩来帮助痰液排出。保证病房内部空气新鲜,每天上、下午均进行半小时的通风。关注天气的改变,及时为病人添加衣物,防止发生感冒。(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大多因大小便失禁引起。在护理时,应叮嘱病人多喝水,排尿时可对其下腹部进行按压协助排尿。(4)便秘。长期卧床病人很少进行活动,胃肠道活动减少容易出现便秘,护理人员应叮嘱病人多吃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有需要可施行灌肠治疗。

  1.2.4 做好健康教育及院外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当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院外指导。通过院外指导,让病人可以学会自我照顾的方式及技巧,包含与其健康状况相符合的生活习惯、起居活动、个人清洁、合理用药、运动方案以及能够对疾病症状具有一定认识等相应等指导;并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需要实施咨询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分量表和焦虑自评分量表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肌肉萎缩3例(6.25)、关节痉挛7例(14.58)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肌肉萎缩1例(2.08)、关节痉挛1例(2.08),(P<0.05)。

  2.2 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分量33.92±7.54,优于对照组48.21±6.73;观察组的焦虑自评分40.12±7.61优于对照组46.14±9.05,(P<0.05)。

  3、讨论

  医疗手段和技术发展的目的首先关注的是生命时间的增长,同时要关注的是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应按照病人的不同病情选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经常同病人进行交谈,关注病人心理情绪的改变,及时解除其不良的心理状态,配合责任医生做好病人的治疗工作,密切关注病人身心的状态,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侧重于改善病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使其卧床时间缩短。从心理、皮肤、避免并发症发生等进行全方面的护理,让病人能够认识长期卧床的缺点,让其了解到应当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下床进行活动,不但可以降低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率,还能够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出现,能够大大改善病人抑郁和焦虑情况的评分,显著促进了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对改善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由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大多为是老年病人,其文化知识水平大多不高,日常交流方面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柳正芳,罗雪梅.卧床患者二便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41-343.

  [2]郭珂清,张振清,申小梅等.简易护理洗头车在卧床患者洗头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58.

  [3]陈惠芝.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16.

  [4]张蓉,季梅丽,唐文娟等.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09-1011.

  武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