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扶阳法,过敏性鼻炎
  • 发布时间:2015-09-06 09:15

  【摘要】陈健民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多为阳气内郁或阳气内损,致使风寒淫于肺及鼻窍,在治疗上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宣通被遏之阳气,宣肺通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温补损伤之阳气,润肺通鼻,取得了捷效,也解决了复发的难题。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AR、老中医临床经验、扶阳法、陈健民

  陈健民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笔者在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期间,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辨治经验总结如下,以飧读者。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以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为特征,很少有发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过敏体质、免疫力低下有关。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过敏、消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一般不能根治。

  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征,当属中医“鼻鼽”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鼻窍,内外合邪而致。各医家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在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固表、疏风通窍、健脾补中、调和营卫、脱敏”等方法治疗,重在辨证论治,不拘一格。

  陈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多以阳郁或阳损为主,致使风寒淫于肺及鼻窍,治疗应以辛温散寒或温阳散寒为主,重在扶阳。下面试以二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来介绍陈教授的辨治思路。

  病例一:

  患者王某,女,6岁,时常反复感冒,最近秋冬季节转换,每日晨起即打喷嚏,流鼻水,鼻塞,鼻痒抠鼻,揉眼睛,更因为睡眠中不自觉挖鼻孔而流鼻血,无发热,舌淡,苔薄白。经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未见好转。家属害怕激素治疗,转而寻求中医治疗。辩证:肺气虚寒,卫外不固。治宜辛温散寒,宣通阳气,利肺通鼻。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6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后下),赤小豆3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5贴。服二剂后,即擤出两大块黄脓鼻涕,鼻部症状减轻,流涕喷嚏止住了。二诊,上方去麻黄,加黄芪10克,白术10,荆芥10,防风10,继服5剂,益气固表收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鼻为肺之窍,风寒之邪犯肺,卫阳被郁,肺气不利,致鼻窍壅塞,郁而不达,凝津为涕,遏阳成嚏。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手、足阳明经都经过鼻部,在鼻部交会。陈师选用《伤寒》阳明病证治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通阳气、利肺通鼻。方中麻黄宣通阳闭、杏仁解表利水,白芷发散风寒、善通鼻窍,乃阳明经引经药,为治疗鼻塞之要药。连翘、赤小豆清热利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扶中益气。如此则肺气得宣,鼻窍通畅。

  病例二:

  患者李某,男,12岁。患过敏性鼻炎7年,平时体质较差,常常大小感冒不断,甚至分不清是鼻过敏还是感冒。西医用抗组胺药、消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疗效不甚理想,每遇气候变化,病情反复发作。8天前又因受凉鼻炎发作,刻下鼻痒难忍,喷嚏时作,清涕不断,影响睡眠,畏寒,神疲气短,自汗,大便稀溏,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鼻腔检查,可见鼻腔粘膜苍白、水肿。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细胞,计数大于5%。曾使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显。中医证属:阳气内损、寒邪凝滞。治以温阳散寒,宣肺通鼻。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熟附子6克麻黄9克细辛3克生薏苡仁30克白芷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片大枣20枚。服药3剂后,鼻部症状明显好转,二诊,仍以前方加减继续服药7剂,鼻部症状完全消失,精神好转,不再畏寒。随访半年,病情未反复,体质亦渐强壮。

  按:本例患者,多年来被鼻炎所扰,风寒湿邪稽留不去,伤及阳气,加上不当治疗,使患者体质更为虚弱,正气不足,难以驱邪外出。非一般益气固表,疏风散寒药所能见效。陈师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温阳散寒,宣通鼻窍。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附子辛热,温阳扶正;细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加薏苡仁甘淡微寒,既可淡渗利水,又有解凝作用,对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之顽症有效。生姜、大枣和胃,甘草扶中益气,调和诸药。

  辩治分析:

  扶阳法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宣通;一个是温补。陈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其特别容易受到以风邪为首的六淫的侵袭,造成呼吸系统过敏,免疫力减低。肺经开窍于鼻,合于皮毛,外邪侵袭,阳气被遏,不能上达肺窍而致“鼻鼽”。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宣发被郁之阳气,辛温发散而通鼻。鼻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当,进一步损伤阳气,肺失温润而产生鼻鼽。陈师指出此证之关键,当属肾中元气不固。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壮衰老之所系。阳气虚弱,正气不足,无力抵抗外邪,稍有寒热失当即可发病。所谓种种“过敏性”顽疾,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挠痒而已。治疗应以温阳散寒,扶正祛邪,温补被损之阳气,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得了很好的短期疗效,又解决了复发的难题。

  陈教授指出,儿童使用辛温发散药物需注意用量。因小儿具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会不断充实,其生理机能亦会不断完善,自身免疫力也会慢慢提高。用温阳一类药物只以小剂“扶阳”即可,助生长一臂之力,麻黄、防风、荆芥一类祛风散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熟附子、细辛一类温里散寒之品属臣佐之列,宜少量使用;考虑到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健脾是为补肺升气,养胃是为增纳厚入,故而黄芪、白术、炙甘草一类健脾养胃之品也宜轻剂使用,意即培土生金。

  参考文献

  〔1〕《温肺止流丹加味佐治儿童过敏性鼻炎37例》王宝琮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11期

  〔2〕《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王焱,马伟民现代中医药2004年第1期

  〔3〕《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2008年8月

  〔4〕《儿童过敏性鼻炎验案3例》王道涵世界中医药2009年7月第4卷第4期

  〔5〕《补虚疏风中药治儿童过敏性鼻炎》黄援中国民间疗法2009年12月第17卷第12期

  〔6〕《儿童过敏性鼻炎辩治探析》徐必芳,夏丽娜医学信息No.092011

  张肖琴 陈健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