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50例脑瘫患儿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头部控制训练、营养饮食训练、日常动作训练等家庭康复,对比患儿接受康复指导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给予家庭康复措施后,患儿大便、小便、修饰、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接受家庭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家庭康复、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小儿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脑瘫属于严重疾病,对小儿的运动、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功能发育有严重的影响,是我国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小儿脑瘫不仅需要临床康复治疗,也需要家长给予家庭康复配合,而且家庭康复是患儿获得最大限度生活功能的关键。因此,加强家长和医院密切配合,让家长参加康复培训教育,将所学康复护理方法,贯穿到患儿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护理。近年来,我院不仅对脑瘫患儿给予临床康复治疗,也要求患儿家长给予家庭康复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13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6例,不随意运动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强直型3例,混合型1例。
1.2 方法
患儿在接受相同的临床治疗基础上,指导家长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家庭康复。(1)头部控制训练。单手护住患儿胸部,另一只受将患儿头部保持中立状态。20min/次,3次/d。(2)基本姿势训练,包括坐姿、站姿和爬行姿势训练。坐姿训练为让患儿双腿保持分开,作于膝下,家长扶着患儿躯干,使躯干下部保持垂直。站姿训练为固定患儿的膝关节,使膝关节保持垂直,同时给予盆骨支撑,保持躯干挺直。爬行姿势训练为家长在患儿爬行过程中用手固定在患儿脚掌部,让患儿利用下肢后蹬力量爬行。20min/次,3次/d。(3)游戏训练。将以上训练内容与游戏结合,让患儿在游戏中完成训练,如采用蹲起、爬行、踢腿比赛等方式,将日常生活动内容融入游戏中,增强患儿对训练的兴趣。(4)饮食护理。给予患儿足够的高蛋白、热量、矿物质和维生素食物,补充营养,满足肢体功能及锻炼需求。吞咽困难儿童则首先给予软食,随着患儿吞咽功能的增强,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患儿均接受3个月的家庭康复,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儿的日常生活功能得分。
1.3 疗效判定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脑瘫患儿接受家庭康复后,患儿大便、小便、修饰、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家庭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很多,康复训练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康复训练的可提高无效或新形成的轴突和突触效率,训练次数越多,轴突或突触效率提高程度越明显,患儿的功能结构对其承担的功能任务也越熟悉。家庭康复是院内康复延续,它不以躯体形态功能恢复作为最终目的,它更重视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而且家庭康复不仅仅是院内康复的延续,家庭康复更具备院内康复治疗不具备的优点。家庭是患儿最熟悉也最亲近的环境,而且家长可以随时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并且锻炼方式并非独立、单一的功能锻炼,家庭康复可以训练与患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患儿喜爱的游戏方式相结合,让患儿更乐意接受锻炼,同时还可减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患儿的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康复,并且家庭康复应广泛用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康复的效果显著。患儿接受头部控制训练、基本姿势训练、游戏训练及营养饮食训练等家庭康复后,患儿的生活能力得分显著提高,与接受家庭康复钱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儿康复,家庭康复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洪涛,覃蓉,王跑球.康复辅具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03):147+149.
[2]陈艳平.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4(05):41-42.
[3]王桂华.家庭康复训练用于小儿脑瘫患儿肢体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07(01):82+84.
张国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