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风险管理,高龄产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8 13:06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高龄产妇,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结果:两组分娩情况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龄产妇、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高龄产妇一般指的是,在其生产第一胎时,已经年满35岁。由于高龄产妇自身的生理特点,其产程往往相对较长,并且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高危病症,如妊高症、早产以及胎膜早破等,可对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会影响其预后。近年来,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深入地分析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00例高龄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选取收治的100例高龄产妇,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5~42岁,平均年龄为(37.4±2.3)岁,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例、5例、3例;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6~43岁,平均年龄为(37.5±2.5)岁,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分别为8例、4例、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平均年龄以及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 识别风险
高龄产妇多不了解分娩致使,因此在产前产妇多会伴有程度各异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会增加相应的护理风险;与此同时,高龄产妇由于其骨盆结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相应变化,这就导致其产程会显著延长,使得分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此外,妇产科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很难顾及到所有产妇,这也会增加护理风险。
1.2.2 防范风险
(1)定期进行护理培训。要引导产科护理人员对法规文件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教会其善于结合高龄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努力地缓解产妇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各种风险的紧急处理能力;(2)完善护理方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专人负责对抗风险应急预案进行完善;(3)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针对高龄产妇的生理特征,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为产妇提高安全优质的护理干预,及时地减少甚至避免护理风险。
1.2.3 护理干预
教会产妇正确的分娩方法,引导产妇进行深呼吸,以确保其身心的放松;嘱咐产妇在日常饮食中要及时地补充高能量、高营养食物,以为分娩储备充足的体力。在产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在第一产程时,要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要加强与产妇的交流,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要及时地为其解释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为其介绍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增强产妇的信心和依从性。(2)在第二产程时,要注意鼓励产妇,要不断地告知产妇分娩过程会顺利进行,为产妇提高充足的精神鼓励。(3)在第三产程时,要注意对产妇进行心理调整,嘱咐产妇要保持放松、平和的心态,告知产妇其胎儿会得到精心照顾,请产妇放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主要是产程时间、早产以及难产例数)和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分析两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有效地识别护理风险,有助于对护理效果进行系统化评价,同时也能够为综合处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增强护理安全性。近年来,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标准日趋合理化和科学化,这也扩大了风险管理在各个科室内的应用范围。针对高龄产妇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护理培训等方式为高龄产妇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研究人员指出,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目的是:通过全面地分析高龄产妇的身心特征,明确其护理风险,从而为产妇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以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产程时间为(5.5+0.6)h,早产例数和难产例数分别为9例、8例,而对照组产程时间为(7.2+0.5)h,早产例数和难产例数分别为17例、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减少早产以及难产现象;此外,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迎春.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9-431.
[2]赵海燕.高龄产妇分娩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养生B,2015,(6):276-276.
[3]贾高丽.优质护理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7):276-277.
[4]潘积裕.高龄产妇围生期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0):141-142.
[5]李春波.高龄妊娠的合并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296.
廖红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