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妇科病出血病症占比例较大,以宫血例,特别是内膜增生导致的宫血往往量多或反复持续数十日,有的数月或几年。对其女性健康危害极大,西医虽对其病理研究已是十分明确,但就目前的激素疗法、刮宫术……;效果并不肯定或仅为短期显效或常出现“反跳”,特别是刮宫术,临床太多患者因惧痛而不愿为之,甚至出血到中、重度贫血,因而很多患者就更多的寻求于中医药,这虽给中医提供了机会,但临床中若辨固,查理,审证用药不中要点,太多病例予通常疗法实难见好效,是故临床中常见“好几时坏几时”。
【关键词】中西合参、攻淤浊、内膜增生、反复不愈
1、认识方法
1.1 中西合参
“子宫内膜增生症极具不规则的内膜病理特点;呈复杂特异表现;内膜厚但不牢固;某些区域增生某些区域剥脱;呈增生剥脱同一时性;剥脱的创面再生不完全;修复延迟……造成宫血”。“经期或非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量或多或少,时间长短不一,甚至大量出血,反反复复不易自止……”就其临床表现与中度崩漏相符,病理上形成了中度之虚虚实实,因因果果的恶性循环链。
《内经》阴虚阳博谓之崩;“《室私藏》湿垫下注,经崩不止”《济生方》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虚者极之,淤者消之,热者清之;“塞流、澄源、复旧”。均将崩漏之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阐述明了。
1.2 临证经历
在于临床的前十余年间治“增生-宫血-崩漏”之证,大都依所学及遵守古法技验,但就一些或说多个病例,总是疗效不佳,崩崩漏漏,复复反反,病势缠绵,后随之临床时日增加,反复详审“宫血”内膜增生的病理特点与中医血证病理学之“淤血阻碍,血不归经则血溢脉外”;“热迫则血妄行”;湿滞或湿热互搏在血分则缠绵难愈,悟之两家学说虽两家不一,实则病理都在同一种,再重塑因果,既循古法之验,又“拿西为用”注重于病理的复杂变化上,并于中药处方上,怎样运用才会使“内膜增生剥脱不一特性,怎样才能促进创面修复,新生复之正常,并使内膜的增生剥脱回复周期规律”。后临床的十余年间在治“增生--宫血--崩漏”病例,使用荡涤胞宫,祛瘀生新,清化湿浊,重在“攻除”之药剂,多例验证,取得好效。
2、典型病例
某XX,女,42岁,临县石化公司职工,病始于月经量多,卫生巾日换十余次,每巾均整块被血浸透,不敢坐于床凳,坐时血会渗出裤外,又因置避孕环多年,有医疑之或有关,即到医院将环取出,术后给予止血,消炎无大碍,二十余天后见经来,量少色黑有小块,行二十余日点滴不尽,用止血药及中药治疗后血虽净,但小腹坠痛不止,过十余日突大量流血,并见“条状”紫黑血块,块出痛经,后十余日鲜红或紫黯交杂出现多少不一。就诊于妇幼医院,B超结论,1.宫内有残血,2.内膜厚1.7cm,其无异常,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行刮宫术住院一周出院,于出院后三日后见一次“筋肉样碎屑”排出,一月后“经来”色黑量及少,一周后突然大量出血,暗红块状鲜红夹杂,时行西治及诊于多位中医未愈,反反复复又历时四月,又另诊于字妇幼医院,B超结论,内膜厚1.4cm,没窥镜见内膜残缺不一,余正常,仍诊为子宫内膜增生,再次刮宫。历经两次住院、清宫、激素并多次中医治疗未得痊愈已达年余。应了《千金要方》之“妇人之别有疗昔,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难疗”。也符合西医“内膜增长过长型,复杂型”的病理。上述表现的症状,病程诊断中医之崩漏已是属然,但为什么以前的中医治疗合理,中医也定不乏正治“血治”,何均未奏效?后之要施治的,前车显然要为师鉴了。重辩中西病因,病机要点:年44岁,已入绝经前期是“围产期”,宫血及内分泌紊乱多发时龄段。受激素影响子宫内膜多呈复杂特易改变。病中两次刮宫至胎络损伤,再伤,多次使用止血剂。病理归属:胞宫脉络损伤,久之瘀腐滞留,湿热内生,新生难复,血不归经。证治之要:当先祛除瘀腐,化湿滞之浊,使得胎宫“复旧”,新血归经,重获新生。药用酒大黄12g推陈至新下瘀不留滞。牛腾30g,莪术20g,桃仁20g,益母草30g,炒浦黄20g,五灵脂20g强攻瘀腐,茜草30g,紫草30g,仙鹤草30g塞流生新,昆布20g,黄苓20g,萆藓20g清除湿浊,阿胶20g,当归20g,黄芪30g以复旧固养。
用法:首吸二剂二日一剂,药后有大量紫黑色血块及“丝状”排出、再二剂小四日后,仅少量清血排出,无血块及安物再二剂四日,诸净,即改法为:服上方一剂两日,换服补养气血剂两日,如法类推四次,共历时治二十余日,未见异状,予养肝肾,补气血六剂回转领县。后其妹告之,一月后经来如常,再后三月均未现异常。
上处方药后累施予同类病例,不论年龄段,调整剂量都有获效。
3、疗效判断
体会:伟人毛泽东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西医学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的一门先进科学,中学西识,只益不害,特别是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领域中的运用,使中医药在诊断标准化,治疗规范化上大有改进,提高了中医地位,如中医药参以西医治“宫血”时,减少了激素使用的副作用及停用后的“反跳现象”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医药古法虽丰,也实是后人的宝贵财富,但古之中华也因“地大”医学分别众多,受地域之限,交流、印证困难,难免精泊混染,在遵古时,定要学会取其精魄去其糟糠,不要以为滔古袭旧,拘泥生搬,在因对复杂症状时,要小心、细心、也要大胆施为,特别是于血症用活血剂时和一些难治病例,要学习运用西医的各种知识,做一个两条腿走路的医生。
毕绍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