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的探讨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产后抑郁,产褥期
  • 发布时间:2015-09-09 13:27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对产后抑郁症这产科和心理学的边缘学科进行研究,发现其发生率达10%~30%,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干预措施

  1、前言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最常见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该病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健康、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发生在初产妇。因此一定要对发病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还要采取与其相应的干预措施。

  2、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4月在某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院分娩的孕妇2646例。所有对象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无明显不良社会影响,没有脑部疾病。

  2.2 方法及诊断标准

  2.2.1 孕期调查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分A值和D值计分,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A值或D值各项之和≥11分,可诊断为焦虑-抑郁情绪。

  2.2.2 产后调查

  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EPDS总分≤12分为阴性,≥13分为阳性,即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2.2.3 问卷方式

  问卷由孕妇在一定时间内单独完成。

  2.2.4 分组及干预措施

  2646例孕妇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23例。干预措施共6项:干预组孕妇夫妻双方或亲属参加产前宣教至少3次,接受怀孕、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参观熟悉产科病房。针对HAD≥11分孕妇进行心理咨询,回答其关心的产科及心理问题。对HAD≥11分孕妇进行提高应对和处理方法:放松训练和认知关键。对其丈夫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对孕妇信任、同情和支持,并分担日常家务和照顾孩子,丈夫全程陪护。产后由医护人员传授哺乳、喂养、婴儿护理及自身护理的知识及解除困扰。

  2.2.5 治疗

  在心理医生及精神科医生协同下,采用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药物选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而调整。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值或D值≥11分值,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发生率13%,而干预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半年治愈率及1年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4.1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及愈后情况

  据报道,70%~80%的产妇会有虚弱、孤独和忧伤感,即国外所谓的“Babyblues”,通常在产后第一周发生,几周内逐渐减退或消失,一些研究显示,这与产妇产前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大幅度改变有关。10%~30%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4~6周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压抑、沮丧、淡漠、空虚、无助、厌世等,严重者可出现思维障碍、伤婴或自杀行为。如不治疗,会延续达8年时间,若给予心理及药物治疗一年内治愈率达70%。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的自然发生率为14.95%。这结果表示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所以广大产科及心理学医务人员应重视这一疾病,大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采取干预措施,使发病率降低,提高治愈率。

  4.2 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与HAD评分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与国外有关报道相符。HAD评分≥11分的孕妇,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是数倍升高,经干预措施后的孕妇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为21.80%,但仍高于自然发生率的14.95%。本研究发现,有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前HAD评分未达阳性预测值(即≥11分),这结果提示除产后焦虑-抑郁外,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后的生理变化、社会角色转化、产后需要面对的压力增加等有关,社会、文化、居住环境、孕期保健,人际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医务人员的态度,生育观念等因素均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是影响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4.3 干预措施的效果

  干预措施的目的在于增加社会支持,以期帮助产妇渡过难关。参加产前宣教使孕妇对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等知识充分了解,减少产前焦虑因素。同时对孕妇家属宣教,使他们能对孕妇情感支持及物质支持。参观产房、丈夫陪产等减轻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使得心理稳定,医生信任,使产妇有强大的心理支持,产后指导解决产妇焦虑因素,减轻育婴压力,同时针对性心理治疗起到心理疏导作用,针对性训练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和平有积极意义。以上措施综合起效,强化了社会支持作用,有利于帮助产妇渡过产后的情感脆弱阶段,并使行患抑郁症产妇的病情恢复。而且近年国内亦有文献报道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起到良好效果。虽然药物治疗亦有一定效果,但是否对母乳喂养婴儿造成影响目前仍未见报道,为安全起见不建议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结束语

  首先,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尤其对其丈夫进行宣教,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然后作为护理人员要知晓每位患者的诱发原因,针对每位患者制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护理方案,从而就能够降低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郎桂荣.浅析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讯,2010,2(9):433-434.

  [2]陈红茹.护理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284-285.

  [3]朱晓琴.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4,3(20):186-188.

  墨亚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