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患者的护理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小肠,多层螺旋CT,造影
  • 发布时间:2015-09-09 17:05

  【关键词】小肠、CT成像、护理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其位置深、迂曲皱褶多,肠管常互相重叠,且小肠为空腔脏器,生理情况下存在舒张和收缩状态。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等疾病常规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小肠也称为是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而且消化道造影时的小肠充盈度也不理想,插管及胶囊内镜检查因其要求技术高、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螺旋CT作为一种微创检查为胃肠道的检查开辟了新天地,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其对扫描前护理要求比较高,扫描前护理工作准备是否充分是扫描成功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因腹痛、消瘦、消化道出血或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共58例患者,男35例,女13例,年龄18-61岁。58例患者中不明原因出血32例,腹痛、腹泻26例,所有患者在螺旋CT检查前都进行消化内镜或造影检查,58例行胃镜、肠镜检查,行胃镜、肠镜、小肠镜检查者13例,并有4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螺旋CT造影检查前后病灶检出阳性率。

  1.2 方法

  采用16-MSCT扫面及三位图像重建,扫面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平扫结束后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优维显100ml,注射速率为3ml/秒。

  2、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螺旋CT检查,没有不良反应和渗液。所有患者空回肠充盈良好,肠壁扩张良好,增强扫描图像、重建图像质量满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多层螺旋CT检查前其他检查提示消化道病变28例,阳性率为23.7%,多层螺旋CT提示消化道病变42例,阳性率为72.4%,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多层螺旋CT提示小肠病变的42例患者中与临床诊断符合的为38例,符合率为90.5%,32例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16例发现了病灶,4例为血管畸形,行DSA检查得到证实。26例腹痛、腹泻提示病变21例,19例与临床诊断符合。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检查前了解病史,患者因多次反复检查,诊断不明确,对检查失去信心,护士应尊重和理解患者,详细介绍CT检查的方法、目的和要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

  3.2 清洁肠道

  检查前一周禁做钡餐造影,检查前一天晚餐无渣饮食,20点服用导泻药恒康正清口服液清洁肠道至无粪渣,检查当日早上起禁食,但不禁水。

  3.3 碘过敏的筛查

  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碘过敏史,以及使用碘剂的绝对禁忌症,查看是否签署造影剂使用知情同意书,静脉留置。

  3.4 充盈小肠

  螺旋CT检查前将25%甘露醇和1750ml混合在一起形成2.5%的等渗溶液2000ml备用,嘱患者第一、二个15分钟匀速喝水500ml,第三个15分钟喝水300ml,第四个15分钟喝水200ml。整个过程约60分钟,嘱患者可以小便,尽量不要解大便,以保持肠内水溶液。60分钟喝水完毕后即刻肌注5mg654-2(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增生、肠梗阻等),以减少肠蠕动造成的伪影,10分钟后上扫描床行CT检查。

  3.5 检查后护理

  患者扫描结束后,嘱其留观半小时,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总之,充分的检查前准备、精确的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准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可以改善小肠的充盈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梁宝松.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河南医学研究,2003,12(3):228-230.

  [2]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221-230.

  徐赛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