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药炮制,临床用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9 15:19
【摘要】本文探讨的目的是,研究中药材的炮制对临床有效用药的影响。为了去除一些中药中的有毒部分,必须对中药进行合理炮制,使药材在发挥其疗效的同时,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日常对中药进行管理时,出现的炮制质量问题以及中药饮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的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中药的炮制对合理的进行临床用药及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会造成比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中药的炮制加强监管,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使药物达到合理的效果,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用药、影响
引言
在我国,中药主要来源自大自然中的矿物以及动植物等。它们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炮制技术,方能够为患者用药提供有效可靠的保证。中药的炮制技术历史悠久,在古代也有炮炙、修治、修事等叫法。目前的中药炮制主要是依据现代的中医药理论,并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实施治疗的用药需求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所进行的一项制药技术。对中药采取的炮制技术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功效,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对药物进行炮制时,若采取方法不当,或者药材质量较差,将对药效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对中药进行加工,运用科学合理的炮制方法,将会充分发挥出中药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药经过炮制后对疗效产生的影响
1.1 中药经过炮制后对四气五味产生的影响
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通过以热制寒,(也称为“反制”)的方法改变中药过偏的性质,充分缓和药材的药性。如姜汁和栀子进行配制,可以有效减轻栀子所具有的苦寒之性,患者服用时可有效的避免伤中。“从制”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寒者益寒,热者益热)能够很好的增强药物性味和疗效,如黄连与胆汁进行相配,可以增强黄连的苦寒之性,又譬如酒制仙茅,仙茅本身所具有的温肾壮阳功效经过酒的作用,使得其功效有更明显增强,即所谓热者益热。对中药进行加工炮制,能够很好的改变药性,以达到扩大中药使用范围的目的,如天南星能够很好的起到祛风止痉及燥湿化痰作用,当与胆汁进行配制成为胆南星时,则可发挥出其所具有的熄风定惊及清热化痰的功效。
1.2 中药炮制对升降沉浮产生的影响
中药经过炮制后,它的药效作用将会有所改变,比如,未经炮制的生莱菔子,升多于降,这种情况多用于对涌吐风痰的治疗。而经过炮制的炒莱菔子,则降多于升,这种情况多用于对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的治疗。
1.3 中药炮制后对归经及去毒性的影响
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其主要依的据就是归经的理论,特别是在炮制时添加的盐、醋等辅料,可以对归经产生影响。比如,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加入适量的盐,炮制可以入肾经,加入适量的醋炮制可以入肝经。对中药进行正确合理的炮制,还可以有效降低药材的毒性,通常的去毒方法有水浸泡、漂洗、蒸、煮、水飞、去油制霜等。
2、中药的炮制对临床用药产生的影响
2.1 处方未能正确区分饮片的生制情况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制品和生品具的药理作用是不相同的,很多医务人员在开具药物时,未能对中药饮片的生制情况进行明确的区分,以至于出现以制品替代生品,生品当做制品使用的现象。制品和生品药理作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作用靶位、强弱、路径、机理上的有所差异,而且二者的用途也有明显的不同。医生若在开据处方时不能很好的区分生品与制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就很难达到医治的目的。比如,具有涌吐风痰作用的生莱菔子,对其进行清炒后,则就具有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功效了。还有,生用黄芪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而且效果比较明显,经过蜜炙后,则就具有润燥及补中益气的功效了。
2.2 用药要正确辨析中药归经意义
中药经过炮制后,将使其归经产生变化,也就会引起药物作用的趋向、路径及靶位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治病的部位及其药理作用。盐炙可以入肾经,醋炙能够入肝经,若不能对其归经理论明确,或对制品及生品不能正确区分使用效果,临床疗效将会大打折扣。比如,生柴胡的升散作用比较明显,对解表退热疾病比较有疗效,而醋柴胡,则具有缓和的升散性质,对疏肝止痛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一般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痛及肝郁气滞。生用小茴香具有开胃进食功效,通常对饮食少进或呕吐症状治疗比较明显,而且还具有理气调中的功效。温茴香泽主要用于治疗疝气疼痛,温肾暖肝且效果良好。
2.3 要严格遵循正确的药性理论
升降沉浮及寒热温凉是中草药的主要药性,在具体的临床中,往往对制品生品不能进行正确区分,造成处方开据时,寒热温凉不明确,升降沉浮不清晰。治疗时,需要采用性质温热的制品,却采用了性质寒凉的生品。由于不能正确的遵循药性理论,导致医治的效果与治疗目标相去甚远,这样不但影响了药效,还有损患者的身体健康。
3、中药的炮制效果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处方药材进行合理的配比,为了充分发挥配伍方剂的综合药效,对那些没有药用价值的部分要进行清除。比如,金樱子中的毛核,黄柏的栓皮、山茱萸的核,这些都不具有药用价值,要将它们尽数除去,否则将会明显降低药物在处方中的比例,不能充分体现全方作用。再如,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二妙散,对湿热下注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而方中的主药是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作用,苍术具有燥湿健脾功效。若黄柏的栓皮不清除,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则药量就会减少。如此,全方虽然仍可发挥其燥湿作用,但却缺乏清热之力,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增加邪热,存在伤阴之虑。
4、结束语
由于中药来自自然,必须进行加工炮制,以便增强、改变其药效。加工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药的炮制,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确保临床中能够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静,唐全良,杨志一.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0,09.
[2]黄娴,陈垚,赵冬青.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1,03.
[3]刘红.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1,04.
[4]郑重.炮制对中药药效成分影响的分析[J].现代养生,2014,08.
王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