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小儿厌食症,中医
  • 发布时间:2015-09-09 15:1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60例厌食症患儿,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关键词】中医、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常见儿科疾病之一,指患儿长时间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食,主要是因为饮食喂养不当而出现脾胃不和,致使厌食。最近几年,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仅低于呼吸道疾病。我院运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组进行对比,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60例厌食症患儿,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7例,占56.7%,女性患儿13例,占43.3%;年龄最小的是1岁,最大的是8岁,平均年龄(3.7±0.4)岁;病程最短的是1个月,最长的是12个月,平均病程(5.3±0.2)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占53.3%,女性患儿14例,占46.7%;年龄最小的是1岁,最大的是7岁,平均年龄(3.5±0.6)岁;病程最短的是1个月,最长的是15个月,平均病程(5.5±0.1)个月。本组入选患儿排除严重佝偻症、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以及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治疗,药方:甘草3g,木瓜6g,厚朴6g,茯苓6g,太子参6g,木香5g,炒麦芽12g,陈皮10g,炒鸡内金10g,砂仁6g,炒苍术8g,炒枳实6g,炒神曲6g,对于脾胃不和患儿,加半夏6g;对于脾胃气虚患儿,加薏苡仁6g,莲子肉6g;对于湿邪困脾患儿,加麦冬6g,薏苡仁6g。加水煎熬,取汁约1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多酶片,西安美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2406,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多潘立酮混悬液,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84,口服,按体重一次200-400ug/Kg,每8小时1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食欲、进食量恢复正常,体重增加>0.5kg,其他临床症状(多汗、腹胀、消瘦)基本消失;显效:食欲明显改善,进食量明显增加,体重增加>0.25kg;有效:食欲有所改善,进食量有所增加,体重增加>0.1kg;无效:食欲、进食量无改变,体重未增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9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53.3%,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3、讨论

  厌食症属于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无显著季节性,多数预后较好,但是此种疾病迁延时间长,易致使患儿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出现佝偻症,并发呼吸道感染。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厌食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多是对症处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本研究中,给予厌食症患儿中药治疗,其中木香、厚朴、砂仁具有理气醒脾功效,茯苓、太子参具有健脾扶正功效,木瓜具有和胃化湿功效,白芍具有柔肝健脾功效,白术、陈皮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功效,诸药合用,具有和胃通降、运脾醒脾作用。结果,经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由此说明,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而言之,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症状,易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医护人员需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主要是因为脾胃纳运功能异常,治疗应以调理脾胃为主,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柴艳婷,易燕,李珍.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2):191-192.

  [2]宋辰斐,夏以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206-208.

  [3]孙宝权.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238-239.

  [4]周健铖,陈敬欢,钟裕钦,等.厌食症中医证型与微量元素、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3):613-614.

  [5]赵丽.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142.

  叶华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