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的因素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静脉输液,儿童
  • 发布时间:2015-09-08 09:44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儿科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7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静脉穿刺完成后,对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322例,穿刺成功率92.0%;对照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273例,穿刺成功率78.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率方面,观察组(86.9%)明显高于对照组(71.7%);对于“家属满意度”,观察组(95.1%)亦高于对照组(8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操作技能、心理鼓励等,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综合护理、儿科、静脉输液穿刺、依从性

  临床实际的儿科工作中,由于大部分儿童对于静脉输液治疗存在恐惧心理,不配合治疗,患儿家长对一次穿刺成功的要求较高,无形中对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影响因素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如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影响护患关系。为了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我们通过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700例,纳入标准为4-10岁,自一次入院治疗患儿。其中男394例,女306例;年龄4-10岁,平均(6.3士2.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的接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静脉输液前对患儿进行解释和安慰。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布置儿科科室温馨的就医环境。如在输液室内布置符合儿童心理的装饰,墙面粉刷卡通图案且色彩较温馨或墙壁上贴挂各种贴画等,以分散其进行静脉穿刺时的注意力等。(2)做好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告知家属应共同协助完成静脉穿刺,避免生气,取得家属的信任及理解。(3)对患儿予以表扬与奖励。可采用暗示性语言,如勇敢、坚强这些带有鼓励性的词。可在操作时询问患儿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缓解穿刺时患儿的疼痛感。穿刺成功后给予患儿一定的表扬及奖励,如在患儿手背盖印章,奖励小红花、小饰品等,满足患儿自尊心、增加荣誉感,并对其他患儿具有示范作用。

  3.评价标准:静脉穿刺完成后,对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家属满意度、穿刺成功率。记录并统计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首次穿刺成功次数,计算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包括有:积极配合——患儿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配合——患儿可出现哭闹,但不妨碍静脉穿刺的进行。不配合——患儿出现哭闹及挣扎等行为,无法进行穿刺。依从率=(积极配合例数+配合总例数)/总例数x100%。对“家属满意度”可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一共10项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技术等,每项1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8分为满意,6-7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322例,穿刺成功率92.0%;对照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273例,穿刺成功率78.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率方面,观察组(86.9%)明显高于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对于家属满意度,观察组(95.1%)亦高于对照组(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儿童静脉穿刺是儿科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诊断、抢救、治疗的前提,而患儿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直接相关,亦会影响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为了不断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我们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加强了各方面的建设及管理,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查对制度和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输液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充分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并避免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在输液之前,准确了解患儿是否有过敏史,在抗生素使用前确定皮试阴性才可使用。同时,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输液相关药品的性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诱导,可使患儿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有利于取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及抵触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医院环境,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有所转移,尽快融入医院环境之中,减轻恐惧、紧张感。对患儿进行奖励表扬属于儿童心理学范畴,患儿的心理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容易形成依从性,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一定程度上使患儿对其有依从性,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存在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这样容易建立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治疗的进展。

  静脉穿刺成功率直接影响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在加强护理的基础上,应提高自身技能,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时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端正态度,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协调护患关系。在患儿穿刺输液过程中,根据患儿的个体特点,合理选择静脉血管,避免静脉炎发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调整患儿体位和输液速度。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祝红宾 徐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