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
  • 发布时间:2015-09-06 15:30

  【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此外选取80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米非司酮在早孕流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1.8%,米非司酮治疗中孕引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6.3%,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在经过相关的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得到了好转。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科病、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同时其还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因而常被用于妇产科临床实践之中,例如抗早孕、催经止孕、引产等妇科手术操作。文章为了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3-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2.1)岁。其中有早孕流产的患者11例,中孕引产的患者2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7例。对照组中8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26-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早孕流产

  米非司酮在最初应用于早孕流产时是采用口服的方式,现如今已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主要的应用方式为阴道及口服。经相关的研究表明,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联合应用是药物流产的最佳方式。因为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将最终的妊娠效果进一步提升,且用药量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但在用药过程中,也应着重注意应用药物进行流产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即时间过长,且出血量较大。虽然在流产完成后应用缩宫素、益母草以及避孕药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依旧未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妊娠63天内31例妇女药物流产中米索的两种给药途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后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其安全流产率较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高,而副作用较小。

  1.2.2 中孕引产

  由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流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应用范围扩大为中孕引产。有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中孕引产中,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快捷,无创伤,在成功有效的基础上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所受的痛苦也较轻。即使出现引产不全的情况,其清宫术的处理操作也要易于钳刮术。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其发病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多见于育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米非司酮运用其自身的抗孕酮作用能够对卵巢的基本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闭经状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诱导,促使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将患者身体内残留的病灶彻底的消除,并防止其再次复发。在该次实验中对48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在其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进行米非司酮10mg的口服治疗,每天的服药次数为1次,服药时间段为6个月,之后对其患病症状、生命体征等基本状况进行观察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8例患者中,其整体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发现,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1)米非司酮治疗各类妇科疾病的: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 观察组各类妇科疾病的有效率

  观察组米非司酮在早孕流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1.8%,米非司酮治疗中孕引产方面的有效率为86.3%,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效率为80.12%。详情见表1.

  表1 观察组各类妇科疾病的有效率

  2.2 观察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80%,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3、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其具有抗着床能力较强、诱导月经以及终止早孕的效果。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通常为,结合孕酮受体,降低孕酮水平,从而使得蜕膜组织产生变性甚至坏死,脱离绒毛膜板,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此外,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尚有雌激素分泌,卵泡能够发育,但不能成熟及排卵,在持续低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不断增生,呈增生期内膜,持续增生则形成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当雌激素不足以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时,内膜表面出现不规则脱落和出血。在雌激素作用下,出血面修复而血止,但另一处可发生脱落出血。故临床可表现为子宫出血量多或长期不规则出血。米非司酮虽为孕酮受体阻断剂,不仅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均有作用。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释放;对卵巢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卵泡的发育和延迟排卵;加速了卵巢残存卵泡的萎缩而使接受治疗的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主要是阻滞子宫内膜发育,能明显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增加血管阻力,子宫血供减少

  本实验显示,观察组米非司酮在早孕流产、中孕引产以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1.8%、86.3%、93.6%,有效率较高。且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与采用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玲.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2):42-45.

  [2]巨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1,(02):31-34

  [3]杨小福,吴静.米非司酮子宫内膜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1):44-47

  沈修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