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职业防护,医务人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0 06:53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探讨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对策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原因,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中客观因素有医疗单位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和获得职业防护知识的途径有限。主观因素有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合理应用安全防护技能较差及被其他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病菌感染。结论以标准预防和管理制度为基础,加强安全防护培训,同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才能有效预防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对策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要面临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各种危险因素,进而经多种途径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危害人的健康。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我国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各种防护措施如医务工作者教育、消毒、隔离措施等被广泛应用。本文旨在进行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分析,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以期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防护能力,减少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1、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损害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有关的生物病原体主要经过呼吸道、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呼吸道传播的主要常见于结核性疾病,临床上最常见且最容易发生的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1.2 物理性损害
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诊断时经常会使用锐利的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医疗器械损害自己的情况发生。
1.3 化学性损害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有效氧、臭氧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炎、哮喘、眼灼伤等。
1.4 其他
特殊材料如口腔科用的银汞合荃,口腔修复材料、挥发性麻醉剂等可对医护人员形成职业损害。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2.1 客观因素
2.1.1 医疗单位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国内,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在基层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使用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输液、采血针具,更难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锐物收集箱,连起码的防漏、耐刺、密封的锐物收集箱也很少。
2.1.2 获得职业防护知识的途径有限
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部分普通中、高等医学院校尚未将医学感染学、医院感染护理学及职业损伤的防护列入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严重性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未能形成必要的防护意识。
2.2 主观因素
2.2.1 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是确保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险性的重要保证。但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
2.2.2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
基层医护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护和暴露后的处理等知识掌握不足。仅有16.2%的人知道针头使用后不能回套针帽。78.9%的人不能认识到戴手套可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59.7%的人不能正确认识标准预防原则。
3、对策
3.1 实施标准预防,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必须制定如职业防护教育制度、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建立防护制度、建立刺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及处理流程常规等制度。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实施标准预防,使医务人员采取标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3.2 加强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技能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表现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可通过定期组织有关职业防护的学术讲座、举办培训班、考试、重点部门现场教育、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小册子等形式来实现。
3.3 改善医疗环境,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良好的医疗体系与医疗环境是标准防护措施实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本身就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供应室要布局合理,室内的高温、潮湿可安装排风扇及空调。清洗间内各种污染器械可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配备各种规格清洗筐、清洗架,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医院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规范防护用具的使用,如推荐安全注射用具。
3.4 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有效预防职业伤害事件发生
为实现有效的职业防护,更重要的在于“预防”,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能够为医院内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职业防护的应急预案,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流程,定期进行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应急演练等。建立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体检,为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制定上报流程及时报告暴露个案,职业暴露后信息化追踪等。
综上所述,实施标准预防,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以标准的预防和管理制度为安全防护实施提供基础。加强安全防护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技能,使其自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改善医疗环境,同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低工作压力与工作量,使医务人员能够有效采取防护措施,构建职业暴露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任爱勤,王超.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43-44.
[2]、肖萍,安红梅.HIV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后思考及防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71—72.
[3]、顾绍霞.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J].职业与康.2010,26(4):382-383.
[4]、李妮,陈俊贤,林冠文,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7-1289.
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