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儿科临床护理,儿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7 13:17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以此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这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引发的主要原因是:儿科临床治疗工作的药物使用错误、耽误优良的治疗时间、护理人员对医生嘱咐的事项实现程度较差等,这些因素都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制定对应的临床防范措施。结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质量,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这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高,而儿童作为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若是存在某些方面的失误则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会威胁到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影响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开展中必须加强不良事件的防范工作力度,努力的改善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现状,以此来提高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本文将选取我院的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得出相关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抽取在2010年01月01日——2015年07月20日在我院儿科部门发生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8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观察和分析对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80例儿科临床实践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得出相关的诱发原因。
1.2 方法
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这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工作,然后详细的分析这些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委,了解发生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些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有关的防范工作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χ2值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这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总结得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科临床治疗工作的药物使用错误、耽误优良的治疗时间、护理人员对医生嘱咐的事项实现程度较差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不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在这8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药物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是23例,耽误优良的治疗时间的例数是18例,患者摔倒例数是12例,儿科患者用药不当的例数是15例,儿童烫伤例数是4例,剩余的8例儿童患者误吸入其他物体致成不良事件。
3、讨论
儿科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不仅仅是因为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因为医院护理相关的工作人员、环境等造成。因此必须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环境的改善。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不良事件防范工作措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医患纠纷率,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形象。
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使得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较好的进行讲解,这样患者以及家属不能够清楚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典型的是护理工作人员没有注重解说医院病房内部的开水瓶应当放置在何处,这就使得许多开水瓶的放置位置在儿童触手可及的地方,致使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次,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自我责任的意识相对薄弱。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杂,部分护理人员为了将护理工作及时完成,将相关程序简化,忽略了对细节的核查。甚至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过于详细自身的经验,使得其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保持一层不变的作风,根据自身的习惯进行护理工作。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在血样采集的时候没有详细的确认患者的情况,导致血样采集儿童错误,而确切需要采集的儿童患者并没有接受样本采集,这就严重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仅如此,有的护理工作人员遗忘相关药物的注意事项,致使不良事件发生等等。
最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还有儿童患者自身不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不足、护理工作的氛围和环境相对较差、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医院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度,不断的提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尤其是在人际沟通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应当加强培训和改进力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够较好的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时的发现不良事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等。同时也要明确规定相关的条文,护理人员必须详细的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尽可能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其次,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责任方面的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奖惩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规范地执行医嘱,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尤其是静脉输注、血样采集等工作,护理人员必须详细的确保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对象错误的现象,而且也要根据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较好的处理不良事件。
最后,要不断的完善医院儿科内部护理工作环境,根据儿童患者的特色布置相关的病房,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朝艳玲,孔含含,陈强华,刘芮芳.1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4(13);
[2]付柳,钟煜,易娜.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04);
[3]陈立华,李清华,陈美艳,毛竹青,蔡汶静.32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7);
[4]肖爽,赵庆华,肖明朝,刘丽萍,唐建海.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08);
[5]薛莹莹,石彩晓,陈静,孙瑞平.4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3(04);
于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