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免疫球蛋白,临床分析
  • 发布时间:2015-09-01 15:06

  【摘要】免疫球蛋白作为人体血清或体液中的一类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它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加强细胞吞噬的作用,还能够在补体协同作用下,杀死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本文通过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和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的研究分析,发现免疫蛋白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检测方法,得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人体健康重要指导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1、免疫球蛋白的含义与使用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内一种广谱天然活性抗体。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大致可以分为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这五类。IgG为人体内的主要抗体,大约占人体的40%。

  对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首要介绍的是丙种球蛋白。当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会被动产生免疫力,人体所被动产生的免疫力一般在2周后被排泄,2周后丙种球蛋白含量恢复到原水平,因此要想长期保持体内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注射1次丙种球蛋白。其次,人体对于应用丙种球蛋白会产生一定的适应症,对于丙种球蛋白的注射,会产生不同的抗体量,因此预防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预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这类病症,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便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这是很难做到的。再次,如果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本身可作为抗原,就会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当人体产生抗抗体的时候,再向体内注射丙种球蛋白,会被抗体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的作用。然后是人体自身也能够合成丙种球蛋白,经常靠外来的药品向人体给予,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结果就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后,由于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在来源把关不严的时候,使用后人体会传染上疾病,还有由于个体差异,人体在丙种球蛋白注射后,由于排斥这类药物而引起过敏的现象。可见,把丙种球蛋白作为人体的强化剂、补药来使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同时想通过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来长期的预防各类疾病、增强体质也是不能够实现的。

  2、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检测方法大致有五种,包括: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放射免疫法(RIA)和免疫电泳及固定免疫电泳法。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应依据存在于人体血清和体液内各类Ig含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RID和电泳法敏感度不高,操作简便,可进行血清IgG、IgA、IgM定量检测;免疫比浊法操作简便可自动化,可进行血清IgG、IgA、IgM批定量检测;IgD和IgE太微量,可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IgG亚类可用ELISA和免疫电泳法;ELISA法还可定量血浆Ig以外体液中如尿、脑脊液、胸腹水等Ig的定量检测.

  对于人体来说,正常的情况下的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应当在同年龄组Ig浓度2SD(标准差)范围以内,总免疫球蛋白的浓度(IgG+IgM+IgA)>6g/L,或IgG>4g/L。与此同时进行抗体功能的试验,若正常的情况下,便可以排除抗体的缺陷。当免疫球蛋白的浓度<2g/L时,则常表示人体具有明显的抗体缺陷。当人体的浓度中度降低(如IgG浓度在2~4g/L之间或总免疫球蛋白在4~6g/L则没有诊断的意义,需要结合抗体功能进行试验。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诊断标准为:Ig总量<3g/L、IgG<2g/L、IgA<0.05g/L、IgM<0.1g/L;Ig值的生理范围较宽,还会因为检测方法的不同而结果所产生的差异较大,所以要多次的对其进行仔细地检测;原发性免疫缺陷(ID)多发生在婴幼儿的体内,因此就要根据各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不同的定值;T细胞和单核细胞缺陷大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抗体缺陷的情况,所以有时候需要同时测定。

  3、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作为人体血清或体液中的一类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它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加强细胞吞噬的作用,并还能够在补体协同作用下,杀死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它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同时也是检查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人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人体的免疫球蛋白中,IgD和IgE含量非常低,因此我们在日常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时,主要检测的是Ig中的lgG、lgA、IgM三项。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当免疫球蛋白中的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时,人体的主要变现为感染、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严重时还会出现肿瘤、肝硬化及淋巴瘤等情况。在自身的免疫病中,当系统性的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时,就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IgG、IgM升高的情况。其次,当单一的Ig水平增加时,就会出现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的情况。多发性骨髓瘤主要表现为当仅有的某一种Ig异常增高时,其他种明显降低或依旧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的MM最为常见,具体表现为血清中lgG的含量可高达70g/L,而IgA型也出现增高的情况,IgD型和IgE型则较少见和最为罕见;巨球蛋白血症可以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并且血清中的IgM可高达20g/L以上。而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则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的缺损主要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导致的。

  总结

  本文通过对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和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的研究分析,发现免疫蛋白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根据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和临床意义分析,得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人体健康监测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结论。同时,免疫球蛋白虽然对人体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免疫蛋白的使用分析发现,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免疫球蛋白对人体是有帮助的,但是过于依赖免疫球蛋白来维持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恢复则达不到必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六版

  {2}周云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

  {3}姚庆、袁红《两种仪器不同检测原理测定免疫球蛋白G的比对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9期

  {4}李太生、李文娟、郭伏平等《我国508例成人HIV/AID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意义》《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年

  杨志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