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态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得了肛肠疾病的人们也不再讳疾忌医了。临床常见病如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等,手术是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但肛肠疾病术后大便排出困难等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使患者排大便通畅,减轻伤口出血及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2015年1~4月我们对肛肠科100例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100例常规护理患者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循证护理、肛肠病、排便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住院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年龄18~68岁,两组患者均为神志清楚,轻度不适患者,均为局麻手术治疗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无统计学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排便指导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循证支持
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导致患者术后排便不畅的相关因素。
(1)伤口疼痛:肛肠病术后对疼痛十分敏感,即使轻轻触摸,或震动都会感到切口处剧痛难忍,是术后排便困难的诱因之一。
(2)心理障碍:怕术后排便影响伤口愈合或感染,而不敢排便,即使有便意也强忍不排,使大便水分在肠道内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3)进食习惯的改变:患者怕术后排便而不敢进食,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
(4)患者自身因素:体质虚弱的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往往不能耐受术后切口疼痛。不愿意排便。
1.2.2 循证应用
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出有效、可操作的方法解决肛肠病患者术后便秘,并运用于临床护理。
(1)解除患者伤口疼痛:按时给给予止痛药,无论给药当时患者是否发作伤口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指导患者有便意是要及时排便。
(2)消除心理障碍,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肛肠疾病的知识,正确对待疾病,解除心理误区。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解除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忧心忡忡等不良心态,使其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志和气达。
(3)进食习惯的改变:指导患者无需控制饮食,无须惧怕排便,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类食品,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饮水可增加肠内容积,刺激胃肠蠕动,水和蜂蜜可作为润滑剂能润滑肠道,疏通大便。
(4)改善患者自身因素:体质虚弱的患者术前、术后予加强营养,增强抵抗疾病能力。
1.3 评价标准
患者手术24h后,大便排出不畅,需要使用辅助排便等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用.2检验,检验水准a=0.05。
1.5 结果
两组患者在伤口疼痛、伤口出血,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2、讨论
循证护理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肛肠手术后患者在排便时常常为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通过对100例肛肠病术后在排便困难中应用循证护理使患者在术后减少患者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增加排便成功率及手术满意度等方面比一般护理均有明显的优越性。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查阅资料,寻求证据,不断地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武玉娟,黄梅淑,李建英,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肛肠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8):29.
[2]李杏艳.便秘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3,1(31):109-110.
[3]曾小红,公悦,齐爱娇.老年患者便秘的护理指导[J].实用临床医学,2013,10(2):99.
[4]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11,21(5):1221.
屈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