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健康教育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群居群婚,婚姻习俗,家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0 09:27
【关键词】家庭、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家庭的特征与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家庭的定义和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原始社会,家庭就等于社会,一个氏族部落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社会,这种大家庭有一个强大的权利中心和浓厚的集体观念,却没有约定的婚姻习俗和固定的夫妻关系,实行群居群婚制。进入奴隶社会后,家庭与社会开始分离,但仍以氏族大家庭为基础,并产生明显的等级分化,妇女的地位明显降低,婚姻习俗逐渐形成,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并存于世。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年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由于我国几乎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极为短暂。因此封建社会家庭观念对中国现代家庭的影响仍很深。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正冲击着中国的现代家庭,离婚率上升、家庭关系不稳定等现象引起人们的深思。家庭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给家庭一个统一定义很困难,任何家庭的定义都很难包括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家庭形式。传统的家庭定义是一对通过婚姻结合的、有或没有子女、有或没有健在父母的成年男女所组成的生活单元。现实家庭无法归纳到这一统一的家庭单元中,如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等。美国纽约州的一位法官维多.蒂托恩在解释家庭的法律定义说,现实的、有确凿证据的家庭概念包括以下因素:两个成年的生活伙伴其相互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排外的,两者相互依赖、互为对方承担感情和经济方面的义务、志愿为对方做出自我牺牲等。很显然,这为同性恋家庭、同居家庭提供依据,揭示了家庭的一些基本特征。
依靠家庭力量,实施健康教育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和最基本的群体。家庭有着情感、性爱、生育、教养、经济、保障等多方面,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每一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是社会健康教养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对象也是组织与动员的重要力量。家庭妇女,特别是农村的家庭妇女在家庭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对家庭的组织动员,可通过培训家庭保健员,开展卫生文明活动。家庭是个人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背景,家庭与健康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种因素在病理过程的重要性不同而已。家庭可以通过遗传、环境、感情、支持、社会化等途径来影响个人的健康,个人的疾病也可以影响家庭的各方面功能。
家庭健康教育
1、家庭饮食卫生与营养。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合理烹调,定时定量饮食,炊具、食具的简易消毒方法,碘盐的保管与实用,夏季食品的简易贮存方法,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2、家庭急救与护理。家庭急救知识包括烧伤、烫伤、触电等意外事故的简易急救方法和处理原则,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家庭常用药物的保管与使用方法,以及血压计、体温表的使用方法等。
3、居室环境卫生知识。包括居室环境的卫生要求,居室合理布局,居室装修的卫生问题,居室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及对健康影响,冬季取暖应注意的问题如预防煤气中毒、减少煤烟污染等。
4、家庭生殖教育,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生活知识等。
5、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家庭生活周期是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基本理论框架。家庭的发展经过创立期、生育期、学龄期创业期、空巢期等不同阶段,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角色和责任,如果家庭成员适应或处理不当,便会产生相应的健康问题。据家庭发展阶段与问题,适时提供咨询和指导协助家庭成员正确解决面临的问题。如:正确对待与处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孩子教育问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防治和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
6、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宣传教育。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与生命。
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2)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要包括: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及表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意义,家庭用药及护理知识,心脑血管意外的家庭急救等。
(3)增强从医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利用,如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疾病普查等。
7、防范新老传染病。国际间交往的快速增加,城市的过分拥挤,处理和加工食品的方式变化,社会人群中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化,滥用抗生素而出现的抗药性等原因,造成新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性病、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结合、结核病等,构成对居民健康的极大危险,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教育。
8、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意外伤亡,如交通事故、劳动损伤溺水等,造成青年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原因。教育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9、地方病防治知识。地方病是由自然地理环境或生活条件等条件因素所致,以地域性发病为特点的一类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病等,仍危害我国居民,普及地方病知识是落实综合性措施的重要内容。
健康信息的传播是新信息在人群中被认识和被采纳的过程。由于个体差异和社会群体特征不同,人群中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程度不是均等。人们对新事物从知晓到接受,从少数人采纳带普及全社会,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健康传播致力于改变个人和群体的不良习惯和生活习方式,其实质是一深刻的社会变革。
1)健康信息经媒介系统、行政机构及人际传播媒介等不同渠道传递给人们,在这连续不断的信息流动过程中,人们通过议论、理解形成各自反应。
2)人们在接受新信息的先后和程度上是不同步的。早期采纳者只有少数人,但他们在人们中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观念、新事物的接受和推广方面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3)开展健康传播要通过大众媒介,要依靠当地领导、卫生行政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也要发现和依靠在人们中有影响的人,通过他们的亲身传播来动员群众,形成舆论,进行传播。因此,在健康教育的早期采用大众传播与人际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
4)在健康教育实行的过程中,健康传播的一系列信息内容应不断重复、反复强化,以不断扩大和巩固采纳新行为的人们比例,逐步实现健康传播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健康策略的选择
1、据家庭与人群特点选择传播策略,健康教育据城市、农村的各自特点和健康教育需求,确定重点人群,有的放矢优选传播媒介渠道与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2、据目标人群特征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新信息在人们中传播扩散过程是人们对新信息从不知--知晓--劝服--尝试到采纳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不同,要针对目标人群特点,决定传播策略,优选内容。
无知阶段:宣传发动,引发目标人群特定健康问题的注意。
知晓阶段:提供知识,进行说服教育。
劝服阶段:提供方法,鼓励人们尝试新事物。
决策与采纳阶段:支持强化,鼓励人们保持新行为。
3、据目标人群特征设计健康信息。据目标人群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民俗伦理等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简明实用、通俗易懂的健康讯息
健康教育的意义
1、做好健康教育人人有责,是社会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世间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现实证明当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国人缺乏应急避险、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医药不能解决的。国人健康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命的首要杀手。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最划算的投资:世间卫生组织指出,如果全社会都能够正确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那么,全世界人们的寿命有望延长10年以上。因此每一个人做好平时的健康教育,我们就会减少疾病和医疗费,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减少致残、致死率,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
3、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自身也是一种提高,它涉及个各领域,并不是单纯对患者或一般人发生作用,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4、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结构,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健康教育者,将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并起到预防疾病减缓疾病的发生,早就医早治疗的作用,提高人的寿命及生存质量,减少病痛及社会与家庭医疗负担,如此传承,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代代人提高健康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是这样,我们人人有望成为百岁人,看一个世纪的美景,享百年人生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戎凤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