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改善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经肿瘤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患者58例,所有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肿瘤患者、睡眠障碍、放疗、改善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在肿瘤患者患病和治疗期间必然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在肿瘤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为放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有延缓作用,将其生存期延长,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放疗期间会产生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导致患者睡眠障碍,不但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在肿瘤放疗后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经肿瘤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经肿瘤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睡眠障碍,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93±2.21)岁。其中有12例为胃癌,13例为肺癌、4例为肝癌、13例为食管癌、3例为乳腺癌、8例为直肠癌、5例为鼻咽癌。排除精神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放疗时间>30d。
1.2 方法
对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放疗造成的不良反应、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心理压力及环境因素等。针对以上的因素我院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分为睡眠质量好(评分在6分之内),轻度失眠(6~10)、中度失眠(11~15)和重度失眠(15分以上),分数越低其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重度失眠患者为16,失眠率为27.59%,护理后重度失眠患者为5例,失眠率为8.6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研究结果中可知在肿瘤放疗后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睡眠有很重要的改善作用,本研究应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3.1 常规护理干预
对患者不适及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其不良的情绪,将其注意力加以转移。放疗后,护理人员要将因为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将健康睡眠的知识传达给患者,并强调睡眠及良好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要在白天进行适当的活动,尽量避免白天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夜间,要用热水泡脚听听舒缓的音乐,提醒患者不要在睡觉前饮用浓茶或咖啡等。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整理好睡眠环境,帮助其整理床铺等,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另外,病房也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安静也是很关键的。
3.2 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肿瘤患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治疗的痛苦,因此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造成不良情绪的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将心理压力减轻,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也参与其中,共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要将放疗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以成功案例作为讲解的重要手段,使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倾诉要以认真的态度进行聆听,对其困惑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同时可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互相鼓励,消除心理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3.3 饮食合理及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其安排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将患者的免疫力提升,防止由于肠道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及睡眠产生影响。必要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改善睡眠的药物,并要将药效及副作用向患者讲解清楚。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减药量,而对于焦虑情绪明显的患者要给予安慰剂,调整患者的睡眠。对于因疾病疼痛难以入睡的患者要给予镇痛药物,帮助其睡眠。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放疗后产生睡眠障碍的改善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文萍.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41-1343.
[2]程茵.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5-26.
[3]陈芳.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21):231-231.
夏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