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股骨头,置换术,无菌性坏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1 16:50
【摘要】目的:对应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疾病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股骨头表面置换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年轻患者、治疗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渐进性疾病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病变会可20-50岁之间的患者的髋关节生理功能和结构造成破坏,并最终导致出现功能性残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分为非塌陷和塌陷两种类型[1]。本次对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应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患病时间1-10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9±0.5)个月;患者年龄32-49岁,平均年龄(39.7±1.4)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28例,双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15例;治疗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患病时间1-11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7±0.4)个月;患者年龄34-48岁,平均年龄(39.9±1.3)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29例,双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14例。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措施为:麻醉后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对患者发病病变的股骨头的直径进行测定,选择等径的适宜假体。依次采用骨刀对股骨头软骨及塌陷的死骨实施清除处理,血供丰富的一些骨组织应该尽可能的保留。采用直径为4mm的钻头,在中心定位导入器的导向状态下将股骨颈的中心轴钻通。采用球形阴锉对股骨头进行磨锉处理,直至金属帽能够顺利的被安置于股骨头表面为止,采用之间为1.5mm的钻头在患者的股骨头表面位置均匀的钻8个孔,深度应该达到硬化骨和带血供骨以下5mm左右,以加强骨水泥的锚固作用。对股骨头表面的骨碎屑、凝血块和少数髓内脂肪实施彻底的清洗处理。拭干之后对骨水泥进行调制至拉丝末期,分别置于股骨头表面和金属帽的内表面位置,将假体中轴干插入到股骨颈的中心轴骨孔内的相应位置,然后进行持续加压处理直至骨水泥达到干固状态[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优: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关节活动能力均已经恢复正常;良: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关节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可: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关节活动能力略有改善;差:没有达到以上优、良、可的评价标准[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股骨头坏死疾病住院治疗总时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共住院治疗(18.64±2.59)d,治疗组患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共住院治疗(14.05±2.13)d,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治疗效果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治疗后对照组中7例患者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达到优标准,8例达到良,15例达到可,13例达到差,总及格率为69.8%;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后观察组中12例患者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达到优标准,17例达到良,10例达到可,4例达到差,总及格率为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应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患有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手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将股骨头、颈切除,也不需要对髓腔实施扩大处理,可以使正常股骨上段力学传递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从而充分避免应力遮挡性骨吸收现象的出现。(2)在置换之后的股骨头金属表面与髋臼软骨相关节的位置,不会有异物性磨屑产生,因此在该项治疗过程中磨屑性骨溶解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3)在手术治疗的15~20年之后如果需要再进行手术,由于股骨的上段没有骨缺损现象,改行THR仍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4)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生理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所需的费用较低[4]。
参考文献
[1]张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并存症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1,18(29):6484-6485.
[2]孙玉明,蒋东明,毛国庆.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09,22(12):936-937.
[3]徐永金,胡春鹏,祁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23):2362-2363.
[4]张宁,李叔强,李冬松,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270-271.
常东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