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与中小制造企业的“双赢互带式领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为例

  摘要:目前,在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本人作为访问工程师去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挂职锻炼。期间,掌握了企业对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员工在岗的规章制度,并在企业的合作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等方面根据专业规划建设要求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与反响。

  关键词:机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一、引言

  台州,地处浙江区域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北临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由于台州制造企业大多数都是20世纪80年代个体小型企业发展过来的,具有家庭型、作坊式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水平较差,员工素质普遍较低,技术竞争力弱。虽然在转型创新中[2-3],一些大型企业引进了先进制造设备,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等,但总体缺乏专业性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较高水准的机械“领班”人才。据调查,目前,台州制造企业大多采取凭经验积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传授技术,限制了加工技术含量的提高,另外,最近几年外来机械技术人才正在不断的流失[4]。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台州本地区就地培养高技能机械“领班”人才[5]。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岗位人才

  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我校都将其作为顶岗实习单位提供给毕业生选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后,可根据自身与企业的意愿签订工作合同。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吴伟同学已经成为该公司的技术科科长,获得公司领导的赞赏。

  2.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转型,目前台州众多企业的研发能力比较薄弱,而学校教师的理论研发水平极高,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校企人员的沟通交叉很好的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3.为学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闭门造车和埋头苦干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的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因此,在与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前提上,与企业人员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于本地区制造企业岗位需求“领班”人才。

  4.为专业开发企业微课程和改革课堂教学

  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使课程与教学能紧紧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让课程管理延伸到企业,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提高课程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成果转化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成果

  1.1培养“领班”式的新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1年学院开展了机械专业“领班”岗位分析活动,针对学院提出的以培养一线技术骨干、班组长、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领班”式的创新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培育学院核心竞争力,机械专业全体教师在近几年暑假期间到西诺模具、精诚时代集团、凯华模具、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等台州大中型模具企业进行“领班”岗位调研,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领班”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重新修订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与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上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2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制订“1+N”校企课程

  在人才订单培养上,实行订单培养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前几年学院分别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成立凯华模具班和丰立机电班,另外也在与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进行协商成立订单班,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特色教材和微型教材,如《数控车床实训》、《数控铣床实训》等微课程教材正在学校审核中,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

  2.教学内涵建设成果

  为了加快台州机械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台州机械产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机械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省、市级项目的申请,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有效教学、学生实践实训、校企合作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近几年本课题组一共申报了多项教学科研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的普通高职提升教学质量的德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改革项目的《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开发与实践,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五字教学法研究”以及浙江省科技厅的服务区域优势产业的高精塑料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等。近年来,机械类专业教师在省内外期刊中发表10余篇文章,其中在浙江省教学成果交流中获奖的有3篇:《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开发与实践这篇文章获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堂教学创新研讨会一等奖,“一生三角”方案在实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和虚拟技术在机械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这两篇文章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总结评价

  本文在访问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构建了高职院校与中小制造企业的“双赢互带式领班”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领班”岗位人才的分析,企业订单班的组建,微课堂的实现和“1+N”课程包的制订等等。在此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中,学生能力和教师素质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也都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美红,台州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4)

  [2]乔洁,傅少云,黄贤政,台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10)

  [3]应杰,台州制造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J],区域经济,2010(7)

  [4]陶菊云,浙江台州制造业外来操作型员工流失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7)

  [5]隋秀梅,刘宏伟,李国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9)

  徐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