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在现代化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指导学生不断提升审美情趣与欣赏作品的能力。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想要实现这一点,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从而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使其体会古诗文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最终实现有效教学。鉴于此,本文将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古诗文;教学策略;有效性;源头

  通过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古诗文普遍性的产生一种厌恶情结,其中一部分学生感觉这些古诗文时代久远,不易理解。有的觉得文章毫无乐趣可言,经常被老师强制性的去背诵以及默写,苦不堪言。甚至是有部分学生觉得这些古诗文与当今社会没有任何关联性,不学也没有关系等等。事实证明,在这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下,最终就是表现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学习效果不佳也就显得很正常的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有效性呢?这已经成为每位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老师引导学生“入诗”

  事实表明,语文老师要想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入诗”。换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走入文本,领会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把握诗词的真正内涵。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知人论世。

  就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还应当知道学生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履历,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赖很好的领悟作者情感,搞清楚作品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充足背景资料并且很好的进行筛选和甄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介绍给学生们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应当与史实保持一致,切记凭空捏造误导学生。与此同时也不要无限放大某一个方面。对于那些缺少查阅条件的学生群体,语文老师可以在自己甄别与选择完毕后,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从而帮助学生精准的对古诗文加以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归园田居》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重点介绍陶渊明先生诗的具体特点,通常而言,陶渊明先生的诗分为哲理诗、田园诗和述怀诗三种类型。其中田园诗主要是用来描绘农村风物以及劳动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赖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无限向往。事实证明,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篇诗歌。

  2.诵读感知

  众所周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们范读诗歌,从整体上让他们感知诗词的内容。除此之外,语文老师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将每一个字音读准,如果遇到自己不认识的要在第一时间借助相应的字典等工具进行查阅,从而搞清楚生词的具体含义。与此同时要在诗词中找到所描绘的具体已经,然后再进行朗读。比方说在学习《使至塞上》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先播放配乐诗,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进行朗读,从而体会出孤烟、大漠、长河的构图之美、色彩之美以及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把我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全诗诠释出来。

  3.解读文本。

  这个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方说学生的具体年龄、文化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从而设计出针对性的学习目标。比方说在七年级的古诗文教学中,要将侧重点放在学生了解古文化知识方面,使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真实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相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比方说语调、节奏等方面,把握诗文的内涵。

  二、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当中去

  就是需要“入情”和“入境”。其中“入境”就是要找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让学生们大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象,通过这种方式赖促进诗中情境再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离,就是分成几个不同的画面,然后将其有机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故事情节变成具有变化性的情节,学生可以很快的获得可实际感知的诗歌空间。通过调查发现,当这些学生学习结束之后,只要能够记住这些画面,然后在自己的大脑中回访多次之后,就可以很好的回忆起来具体的诗歌内容,十分有效,而且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我们还是以《使至塞上》打个比方,这篇文章很好的向我们描绘了层次丰富并且广阔的画面。从天上的“落日”,地上的“长河”从远处的“夕阳”到近处的“烽烟”,然后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副壮美的塞外风光。另外,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入情”。换言之,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对文本进行很好的解读,第二点是做好上面所说的“入境”。具体而言,语文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况。与此同时,要大胆的扩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其中包括对古诗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鉴于此,语文老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验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情境当中去,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良好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在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们自身的想象空间,然后想方设法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情感上达成共鸣。想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然后让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去深层次的理解词语和段落,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诗歌中的画面进行分解,然后将这些画面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共同组成一幅壮美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与作者产生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记住,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狄金霞.初中古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2.

  [2]朱立芬.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0.

  [3]张媛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D].苏州大学:学科教学.2012.

  [4]庞玉衡.初中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现代矿业.2014.

  黄艳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