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创建高效课堂

  近几年,各地初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便是创建各学科高效课堂,经过几年的听课调研,根据国家课改精神,谈一谈我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的一些心得与建议。

  一、创建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1.生本性。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这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必须遵循。

  2.规范性。按常规履行教学工作,起点就很高了,但这的确是基础,可惜现在常规做不到,离高效距离更不小,高效前提是务实,抓改革更要抓好常规,不能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3.全面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能单纯追求分数,只注重学业,否则走向应试教育极端,在素质全面基础上,成绩自然不会差,积淀厚重发展基础是关键。

  4.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保障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

  5.差异性。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分层化高效,每个学生不同程度提高效率,考虑实际差异,不搞“一刀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样活动的过程最重要,就是教学推动。

  6.高效性。高效应该时间少,效率高,检测效果好,课上课下时间都用上那不算高效,在45分钟内解决目标要求,这是高效真正的追求。教师课下该做好上课充分准备,不能都由学生课下完成,占用大量学生自己的时间,这是低效。另外抓好有效性这个基础工作很重要,我们的课堂,对于部分学生几乎无效,这是现状。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要把高效课堂建设主战场放在课上,不是课下,才能推动素质教育有效落实。课下学案加大量作业,弄不好就会走向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单纯追求应试升学的回头路上,从前热衷学习的课改典型杜郎口就是例子。

  7.主体性。高效应是学生高效地会学,学得高效,不是单指教师讲得高效,主体发展的高效才是真正的高效。

  二、创建高效课堂的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三要义要求。

  三、创建高效课堂的总体思路

  1.自主建构。对自己和同伴工作精华的凝聚和创新,要自信,我们的素质高过很多课改名校教师的素质。

  2.不照搬照抄、不跟风、不搞运动、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做秀、不搞政绩工程,要脚踏实地。教师大多是40多岁以上年龄,过了不惑之年,应该是更加务实,但要高效,人生基本定位,在本职岗位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为学生谋发展福利,也算流芳百世。

  3.最后要以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管理、督促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四、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1.基本思路:模仿—独立—创新—总结。

  2.具体运作:模仿自己最好的课例,模仿网上优秀课例,模仿同事优秀课例;整合各环节优势,尝试组合成自己的模式并实践之,成为独立的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断加以实践、揣摩;在实践中在个体备课基础上加强集备研讨,找出各环节存在的不足,找出各要素薄弱的地方,以小课题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分析现状并改进设计与实施,取得阶段小成果;如此反复研究,反复改进,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达到大的飞跃,形成大的成果,实现自主创新;最后对成果取得过程与结论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实现共享,也有利于自我改进,接受同行集体的实践检验以及专家的引领、评价、拔高。同时,带着新问题接着进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就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不竭的动力,使教学研究成果滚雪球式发展,教学实践效率不断提高。

  3.相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坚持课前备课反思、课中现场反思、课后回忆反思,把课来龙去脉理清,找出亮点加以积累,找出问题加以分析解决。每节的反思积累到周末形成周反思,到月末形成小结,期末形成阶段总结,年底形成初步成果形式,写篇论文,全面阐述自己的理念、思路、做法与成效。

  五、创建高效课堂的注意事项

  1.科组教研层面

  1)收集整理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小专题教学行动研究,逐个击破,积累小成果,凝聚大成果。

  2)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度拓展,知识提炼不是简单填空,而是经历系统思维过程,按照认知规律直接获得,不能急于要结果,依据这些,科组集备要研究好导学案中课前预习过程设计和课上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

  3)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本校情况搞好与导学案的有机结合。导学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空间,不能完全掌控死死的,学生不敢旁视,一条道走下去,思维狭窄,且产生依赖,要灵活把握它的设计与运用。

  4)导学案使用中要把握好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关系;课下预习是为课上学习做铺垫,要分清主次;课后复习是对课上的巩固与拓展;每节课开始的复习提问可以与上节作业内容结合起来,既检查和纠正了作业,又避免课业负担的加重,还能促进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网络。

  5)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矫正的研究与实践,减少影响教学效率的“分母”。

  2.教师教学层面

  1)正确认识高效课堂:高效不仅指知识获取、技能提升,还有过程体验、方法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悟;高效课堂前提是教师在课下的科学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环境、资源开发、对学生实际及自然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了解等,课上灵活调控能力慢慢锤炼,不可急于求成。

  2)在自我反思基础上活动中多与学生协商。教为学更好地服务是教学改革宗旨,时刻围绕这个宗旨、学生这个主体进行改革探索,教改最终为了学改,这是任务的根本,要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这是最后落脚点。

  3)与同伴研讨,多向专家求教,多向网上名师借鉴,就会不断高效地取得进步,积累的结果就是大的发展与创新。

  4)最主要的是别丢了自己教学实践中好的方面。邯郸学步要不得,自主发展是前提,引进外援只是借鉴和辅助,这样才有教学改革的创新。

  高效课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渐摸索,不断发现问题,突破问题的过程。它的成功需要我们的理性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实践与研究。希望在教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课改名校、名师,培养出更多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人才。

  孟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