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美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现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既是女权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指出男权统治与人对自然的统治都是根植于以家长制为逻辑的认识之上的,进而进行深入的批判。近年来,许多国家,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关系的探讨,越来越受重视,并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将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借鉴国内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论述,分析在英文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体现及研究意义。本论文以“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探讨男性与女性,工业与自然和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分析该理论在几部英美文学经典文本中的体现,从而将这一崭新的理论与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融为一体。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父权制;文学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背景及定义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女性主义?毁灭》一文中呼吁女性参与拯救地球的工作时,最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术语,这标志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开端。她指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解放运动和妇女运动的简单相加,它是一种本体论,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词的结构上来看:由Ecology(生态学)+feminism(女性主义)=Ecofeminism(生态女性主义)它关注的是男权社会下对妇女的压迫和统治及工业发展对自然的破坏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斯普瑞特耐克指出“生态女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麦茜特在她的《自然的死亡:女人、生态学、与科学革命》将“自然歧视”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并置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1974年美国学者密克尔出版专著《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提出“文学的生态学”这一术语。同年,另一位美国学者克洛伯尔在对西方批评界影响很大的学术刊物《现代语言学会会刊》上发表文章,将“生态学”和“生态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

  生态文学评论从零散发表的关注自然生态的文学作品和分析自然主题的学术文章中初露成就。美国一些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者在当时环境与生态背景下开始发展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批评和理论。1978年,威廉鲁克特首次提出“生态批评”一词,提出“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随后,有人提出“生态诗学”“环境文学批评”、“绿色研究”或“绿色文化研究”等专业术语。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二元思维方式:依据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界的本质差别,划定了两类与之相应的群体和价值;价值等级观念:按照预先设定的道德观,认定一类群体具有的某种价值特征使这一群体在道德上比缺乏这种价值特征的群体优越;统治逻辑即是父权主义态度和对自然、女人、有色人种的征服式掠夺式的发展逻辑。生态女权主义试图在认识层面上阐明各种压迫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致力于根除二元思维方式和价值等级制度观念,在关联主义、整体论和多元论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框架。

  二、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现

  1.父权制世界观和女人受压迫的关系体现

  生态女性主义主要以女性性别视角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研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寻找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这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强烈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对于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倡导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新型关系。例如:在霍桑的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海兹芭是一个深受父权制文化影响的人物,从小就灌输着“贵妇观念”,而不自知,在父权制文化中,“贵妇观念”意味着女人受男人保护,举止优雅。其实她们也忍受着一系列的桎梏:如上层社会的单身女性必须有年长的女性陪伴,不能随便与异性交谈,上层社会的妇女绝不允许出去工作;绝不能单独外出,不能谈论所谓的男性化得话题比如生意,战争之类。女性的社会角色就是生儿育女以及照顾家庭。她们被认为是二等公民。

  2.工业发展与自然破坏之间的关系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自然描写它们往往也具有文学研究意义和生态价值。这过客自然界许多的生态因素:花鸟树木,山川河流,光热雷电,朝阳晚霞等等。我国生态学者王先需就成指出:“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还有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人怎样对待动物,怎样对待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也折射出人如何对待同类,如何对待自身,折射出他的心灵。例如: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来烘托和渲染主人公的心情变好。苔丝在其笔下表现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胸前插着玫瑰花,帽子上别致玫瑰花和草莓”,“散发出黄油鸡蛋和蜂蜜的气味”,“走其路来步履轻盈,仿佛是一只小鸟,脚不点地轻轻掠过”的苔丝,她纯朴、温柔、美丽。不论是苔丝的外表还是她的心灵无不与她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处处洋溢着清新、质朴、纯洁的大自然的气息,她俨然就是大自然的女儿。这样的形象正和没有工业文明进化所污染的净土融为了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

  3.物质追求和人的精神生态之间的关系体现

  国内生态学者鲁枢元就曾指出了精神生态的重要性:“精神生存的主体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关系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

  三、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及发展的意义

  生态女性主义在英文文学作品中的研究是一种“生成中的”、“研究前景相当乐观”的一种文学批评。它引申出对人类与人类与自然、肉体与精神、自我与他人之的二元对立的更深切关注。正如伯克兰所言,生态女性主义不是反对理性而是指出父权制的非理性以及作为大多数主流理论和激进批判基础的虚伪的与个人无关的男性模式。在这样的理解中生态女性主义已是远远超越了性别的层次而进入了更深刻的哲学理论层次。它具有一种包容的胸怀、借鉴各种批评之处,扩充和发展了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研究的范畴,同时也弥补了生态批评的局限性。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评论视角,开辟了新的文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育烽.陈智淦.生态女性主义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

  [2]金莉.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

  [3]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2005,(6).

  [4]刘蓓.生态批评:寻求人类“内部自然”的“回归”[J].成都大学学报,2003,(2)

  [5]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朱朝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