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米材料导论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成为国内外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各高校陆续开设纳米材料或纳米技术这门课程。新设课程教学模式、方法都不能是机械的、教条的沿用基础课程,而应该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必须根据学情合理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灵活操作和多元创新。

  关键词:纳米材料;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新设课程,其理论在现代工程和科学技术中不断延伸和拓展。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启动、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教学可能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参考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1]。高等教育要实现从知识型向创造型培养目标的转变,纳米材料课程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综合创造力的纺织人才,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实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学科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往往容易使教师讲课拘泥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以致不能刺激学生求知欲,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2]。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适当打破教科书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可能知识的横向应用,突出纳米材料研究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例如,首先从授课教师课题介绍(纳米材料研究方向)开始,在授课教师最熟悉的领域,结合自身研究,讲述什么是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有哪些性质,从而引出纳米材料基本特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抓住主线,又不用死板记忆概念、公式,又能灵活运用理论工具。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学科起步晚、发展迅速、知识扩增快,新知识不断增加。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精炼经典内容,引进新兴事物。

  二、教学手段创新

  “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少教多学”的理念,就是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班有106名学生,将该班分成14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择本小组感兴趣纳米材料专题。如量子点专题,内容包括量子点的发现历史、制备方法、现有应用研究及潜在的应用领域。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其主动性[3]。教师搭建好了平台,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多元创新

  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模式,必须进行科学的审视与反思,避免生搬硬套他人课堂教学模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针对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的使用同一种固有的模式。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随便动动鼠标就可以查阅到众多学习者或者教授者上传的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PPT文件。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理解,但我们无法按照他们的思路传授给讲台对面的学生。另外,已出版的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书籍往往都会大篇幅介绍脂质体,甚至将脂质体作为普适性纳米材料来讲述。我们不可否认脂质体纳米材料发展最早,也是最为成功、成熟的纳米材料。然而,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碳基纳米材料,如石墨烯、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等。如果不能紧跟研究热点,学生就无法获得最新的科研资讯,未来学生可能不会进入纳米材料或纳米技术研究领域。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灵活操作、应用与多元创新[4]。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已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化工、医药和能源等,生活中化妆品和食品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纳米元素。任课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目前,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功能化和高附加值化(抗菌防臭、防紫外、远红外、防电磁辐射、抗静电等)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引进一批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使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5]。

  合作共赢,纳米科技需要传统产业作为载体。纳米材料或纳米技术只有与传统产业产生化学反应才会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如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纺织产业的结合,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能带给纺织产业新的活力;而纺织产业作为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实体,能够使纳米科技不再是高大尚的空谈,而新研究方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杨志军,顾永强,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山西建筑,第14期,2007,180-180。

  [2].陈宝义,新课程改革之教学改革三步走,陇东学院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07,102-104。

  [3].赵丽军,于仁财,分组分责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理论性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2011,58-60。

  [4].时晓玲,于维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省思与多元创新,第5期,2013,129-133。

  [5].欧越男,告知教学改革趋势探析,科技广场,第4期,2008,242-243。

  郑兆柱 刘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