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策略初探

  摘要:历史教学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教师交给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能力。学生历史学习的持续动力不在于历史课堂本身的热闹和教师精湛的表演艺术,而在于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调控和学习表现评价变革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表现评价;策略

  学习表现评价①是1989年由Resnic提出的,这种评价学生的方法要求采用口头报告、扩展项目、工作量、科学调查、创造作品和体育奖牌等方面来评价学生。通过这些具有明显标志的作业,来确定所要求的知识是否已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功地转化成了“综合表现”。学习表现评价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决策、问题解决、独立判断和创造性,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内在要求。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不仅仅要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就是要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学会辩证的历史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归纳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获得价值认同,学习动力才会持续保持,也才能从课堂学习中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实现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策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开展学习表现评价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改进历史教学服务的。因此,很多学校也对教师做出了相应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评价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简单设计一个表格,到了月末和期末的时候,临时抱佛脚,随便填写几个数据、等级和评语,毫无意义。

  第二:没有评价标准,随意性太大。很多老师的评价方案大多只有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而没有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往往在评价的时候大多凭个人主观臆断,其结果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也不能服众。

  第三:评价主体单一。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并不太相信学生,所以,在评价的时候大多以老师的评价为主,而完全没有学生评价,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一厢情愿。

  第四:评价侧重表面,无实质驱动。比如,有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纯通过加分来诱导学生,其结果是“看似热闹、实则低效”。

  第五:评价结果使用不当,打击学生积极性。

  ……

  当然,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实质性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原则

  为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主动的、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并得到有价值性的收获,那么,其评价方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评价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规律,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可行性。二是评价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

  3.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应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真知、提升能力、促进发展,所以,评价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4.可持续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应以激发学生的持续动力为前提。

  三、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策略建议

  为了有效的开展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表现评价活动,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学情

  准确把握学情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和学习表现评价活动的前提。因此,在制定评价方案前,就必须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可以开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形式收集信息,然后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2.准确把握历史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是保证历史课堂的历史味儿、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也是制定学习表现评价方案的核心依据。因为只有明白了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评价方案才真正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所以,既要宏观把握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也要准确把握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整合。

  3.设计合理评价方案,开展有效评价

  方案的全面与否、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并取得实效。就历史课堂学习评价而言,可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基于《历史课堂自主学习手册》的定性评价。

  所谓定量评价,就是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表现按照程度给予一定的分值加以体现,分值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具有梯度和灵活性。

  定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学习态度、作品的展示、完成情况等)通过语言评价给予体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历史课堂自主学习手册》,这种手册与所谓的导学案既有相似更有不同,它不仅包括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方法、预习提纲、问题探究、学习心得、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其核心在问题探究环节,关键在于把学习重难点问题化、材料化,以探究性问题和材料为载体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时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角度、他人发言要点、组内探究过程及结果、教师的点评要点以及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当然,这样的问题或者材料不宜太多,2~3个为宜。而且教师在评价过程要善于调控并不断改进完善,而且要把这种评价变为常态。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更为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参与情况、思维过程以及收获程度,更重的是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提升。

  4.评价结果合理运用

  评价结果的运用关系到整个活动成果的成败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更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力和效果能否长久持续,所以至关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把自己的做法简单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是把评价结果与个人在学校、班级的评优评先进行挂钩。

  二是对进步较大和表现较好的学生除了每周公开场合表扬(尤其是家长会和学校集会)以外,还赋予特殊的礼物或者鼓励,比如单独加他们为QQ好友,或者一学期请他们到家做客、或则满足他们一个小小的愿望等等。

  三是把他们的头像贴在历史文化专栏的“历史名人”一栏里

  总之,历史教学任重道远,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会与广大同仁一直前行!

  参考文献:

  [1]孙晓雯、郭海荣《国内外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简述》.太原师范学院

  陈仕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