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从事“众创”事业,前所未有地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于国家新要求,文章提出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念,着力构建“系统化创新教育、普及化创业教育、市场化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体系,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业孵化

  国家高度创新创业,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政策[1],出台了一些列配套政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推行创新创业行动。为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2015年5月,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深化“众创”的主要举措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当前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一流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反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出新形势下符合“众创”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应是“创业引领创新,创新推动创业”。一方面,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创新教育基础之上的,有了创新之后才是创业,大学生应该基于创新成果建立科技型或创新型创业。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补充和衔接,不可分割,高校尤其需要重视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有机整合创新创业“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等资源,构建协同推进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将“重过程、重实践、重效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落脚点。

  一、系统化创新教育

  1.制定刚性的创新教育学分制度

  当前,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新科研等实践纳入创新学分,规定在校期间每个学生必修2个创新学分。加分的项目一般为学科创新竞赛获奖、从事科研创新项目以及其他可以认定为创新实践的项目。这一硬性规定从根本上为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尤其是从事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保证。

  2.开展普及性的科研创新项目

  创新人才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基于此,高水平大学普遍开设了全员化的科研创新项目,由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面向本科生申报,每个项目一般以1-3人为主,每个项目资助资金1000-3000元不等,高校为学生项目组配备了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实验、创新训练。项目结题以论文或专利或报告答辩等形式体现。这个项目的开展向学生展示了“标准申报、科学评审、督实中期检查、严格结题”这个科学研究的工作流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有积极成效。

  3.搭建完善的创新训练平台

  创新实验与训练更多的是实践,因而创新平台的整合与建设尤为关键。各高校既要整合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平台,依托优势学科和各级各类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项目实验与训练工作。与此同时,各高校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核心,以兴趣为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促进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有效对接。

  二、普及化创业教育

  1.开展普及型的创业教育教学

  一是认真贯彻《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2],设立必修和选修创业学分,面向所有学生开设2学分的《创业基础》课程,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开展《创业管理》、《创业人生》等高级创业课程。二是将创业教学融入专业教学,探索学科型创业公司组建与市场拓展项目,将专业创业探索作为创业教育的延伸。三是开展创业教学实践,开展虚拟经营和模拟沙盘训练、行业市场分析调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销售等模拟创业实践。四是配齐创业师资,选聘一批校内专家和校外企业家对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2.开展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培训实训

  高校要依托已有校内实训平台将整体的创业教育理念、思路、内容融入工程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创新项目向创业转化意识。一方面,打造创新创业学校系统培训,高校要提供专项资金、专用教学教室和创业实训场地,开展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精神与素质。另一方面,高校要投资建设创业之星模拟实验室等模拟创业平台,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模拟创业训练。根据学生的创业阶段和创业诉求,开展专项SIYB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技能。

  3.开展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实践

  一是开展创业技能提升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国家、省、市创业竞赛,指导学生选择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训练学生创业答辩,提升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开展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创业意识与思想,瞄准市场,融入商业意识,转化自身科研创新成果,必要时转化教师科研创新成果,深入进行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探索细分市场,构建创业项目产业网络。

  三、市场化创业孵化

  1.精选创业孵化项目

  一是成立优质创业项目库。通过立体化的网络和实体交互运行的宣传平台,依托二级学院和创业联盟加强创业项目的搜集与研究,建立创业人才汇聚、创业项目开发的互动平台和项目与学科专业背景相互映衬的优质创业项目库。二是全面培育实验项目。要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遴选文化创意、软件开发、节能减排等技术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项目进行创业训练。三是促进实验项目孵化。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配备“项目遴选、项目入驻、项目管理监督、公司注册、导师配备、融资接洽、校外孵化推介”等模块的全位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创业项目入驻评审答辩会,对实验效果好,运作较为成熟的学生创业团队给予继续孵化机会,实现创业团队“零成本起步”的创业实践行动。

  2.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一要实现项目“双导师”配备,开设SIYB高端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沙龙,“项目+资本”对接会,通过全方位的内涵服务引导项目发展壮大。二要开辟项目市场运行绿色通道。高校要与当地工商税务部门合作,为在校学生创业企业免费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证,协调学生创业税收减免等系列举措。三要加大资金扶持。积极申请国家、省和市的认定孵化基地扶持资金,设立企业扶持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天使投资资金,促进各类风险资本与创业项目对接。

  3.推动产业化运作

  一是拓展校外创业载体。高校积极拓展建设校外创业载体,形成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与校外创业载体相互衔接的载体群。例如江苏大学在镇江市人社局主导的创业是创业孵化基地以及镇江团市委青年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等孵化器设立了江苏大学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协同开展创业孵化服务,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一条龙”创业孵化、“一体化”创业实训、“一站式”创业服务。三是共同对接创业政策。地方政府要帮助引介创业资源,落实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无息贷款支持、申请上级创业免费扶持租金、创业补贴,创业税收减免、创业租金减免,创业市场拓展,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学生申报省市各类人才创业基金,切实让国家创业优惠政策惠及创业大学生。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众创”事业的主力军,是国家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创业富民政策的先行队。从事创新创业事业是大学生服务国家和贡献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国家经济转型背景下开展新事业、创造新岗位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步伐不但不会减缓,必将更好更快,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曳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32347/20150703/xgzc33064/Document/1439848/1439848.htm.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渊试行冤曳的通知院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72/201208/140455.html.

  黄萍徐 占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