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初中生生物科学素质浅探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从提高认识、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突出观察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效益的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素质;教学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的基本理念,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反思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有一些经验和思考。

  一、提高学好生物学的认识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瑰丽多姿的世界,200多万种生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构成了奇妙无比的生动图画,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从人类诞生开始,人们就一直研究生物(包括人类自身),苦苦探索生命奥秘,以便让生物能更好的为我所用。生物,一切有生命的活的机体,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病毒,都与人类形影相随,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死存亡。我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哪一样都离不开生物。同时,我们感染疾病,又是因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体内作祟。我们要靠生物养活,又要和生物斗争。人是生物中的人,人要了解自身,要生存,要完善,要发展,就要研究自身生理,解开人类生命之谜,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生物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自身生命奥秘的研究,生物研究技术发展的需要都要求人们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具备生物学技术。初中生物学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培育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二、把握生物学教学的特点

  把握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是教好、学好生物学的前提条件。生物教学只要把握住学科特点,一定能使学生的学习活泼生动和轻松愉快来。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而且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体现了辩证唯物思想。因此,生物学科在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联系实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环境保护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生物学课程也能很好的营造气氛。教师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学得有味、有趣,在乐学中自我发展,提高生物学素质。

  三、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初中生的学习以兴趣为主,动机为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生物学的趣味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及时抓住一点:当好导游,吊起学生胃口,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个中究竟。比如,向学生介绍血封口树、吃虫的猪笼草、可爱的含羞草、奇异的“西红柿”、“马铃薯”、体大如猪的老鼠、憨态可掬的熊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让学生感觉生物世界的奇妙,分享生物技术的辉煌,继而把学生引入生物科学的殿堂。

  四、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研究生物的第一步,也是生物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突出观察教学,不仅是生物教学的需要,也是形成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观察不仅要看,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有所想才有所得。观察能力提高了,思考才有了基础。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为例,通过生活经验和课堂观察,学生了解到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接着让学生围绕“为什么蚯蚓能够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中生活”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思考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蚯蚓的食性(以土壤中植物的枯叶、朽根及其他有机物为食)、运动方式(在土壤中蠕动的结构基础是肌肉、刚毛和环状体节)、呼吸方式(湿润的土壤能够保持其体壁湿润,利于其进行体壁呼吸)、维持体温的方式(蚯蚓是变温动物,只有在土壤深层才能使其体温相对稳定)等事实性知识,认识到蚯蚓因为具备上述结构或生理功能,才能够在地下穴居,确立了“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五、坚持学校小课堂与自然界大课堂的结合

  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大量的应该是课外的大自然,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多组织,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例如教学花、叶、根的结构时,突出观察各种花草树木,采集制作标本;教学动物类群时,侧重观察鱼、虫、鸟、兽等,看他们的形态结构,了解他们的行为特点,有选择的做解剖实验。学生走出了课堂,在玩中学,在乐中做,边观察边思考,从而是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兴趣,在教学中抓住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坚持学校小课堂与自然界大课堂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仲文肖川.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永欣.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模式.教育探索,2002,(03).

  洪希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