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剑术对比研究

  摘要:中国剑术和西方击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属对抗类项目,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竞技理念、技术特点方面也不相同,历史变革也使得两者发展方向相异,通过对两者的不同进行对比,以期促进中国剑术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国剑术;击剑;对比

  一、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是农牧文明,靠天吃饭,自给自足,天人合一古今皆知,民族性格也是追求圆活和合,就是要和谐整体。中国剑术是与中国拳术密不可分的,中国习练者大多是先练拳术,待拳术掌握后在修习剑术等器械,剑的使用不过是身体的延长,所以中国剑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拳术。中国拳术修炼的是整体合一,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外要合一,外练的手眼身法步要合一,内练的精神气力功要合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让有形的规范的身体活动促成无形的精神修养,潜移默化中由拳理领悟生活态度,逐渐精神内敛从而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所以无论是拳术还是剑术都是是圆的或旋转似的运动特点。

  西方文化是海洋文明,主要以航海为生,加之频繁的城邦战争,所以西方人喜欢外交,思想开放,敢于竞争冒险,推崇体魄的强健,热衷于探索世界,是张扬的开放的文化,对物质世界寻根究底,认为世界是有各种元素或分子原子等组成,同样身体也是由解剖学中的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西方体育将身体看作是完成目的的工具和需要克服与超越的对象!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挑战身体极限[1]。因此西方剑术也大多简单直接,对身体结构及动作组合的研究很细化,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使得西方剑术的研究达到了较高层次。

  二、竞技理念不同

  1.西方击剑——公平决斗

  西方剑术乃至西方技击术在进行竞技对抗时最大的特点是公平竞争,两两公平剑斗的形式来源于西方的决斗传统。古罗马时期大多是角斗形式的剑斗,进入中世纪,决斗之风盛行,欧洲许多地区视胜者为英雄,地位倍增。Drake,Ross对决斗历史进行了研究,考证得出:亨利四世时期(1589-1610),超过4000法国贵族死于决斗;在路易十三(1610-1643)时期,8000人死于决斗;后来的美国南部地区,成千上万的人为维持自己认为的荣誉死于决斗[2]。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普希金,因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而与其决斗,导致腹部受伤而死,决斗之风潮可见一斑。因此,为了决斗行为更加正式和严谨,西方各国相继制定决斗规则,以保证决斗的公平性,于是后来西方剑术的训练体系也是在公平决斗基础上建立,公平决斗也视为绅士的象征,违反规则会遭到唾弃。

  2.中国剑术——兵家诡道

  兵者,诡道也。中国剑术与中国军事存在内在统一性,只是表现方式不同。中国剑术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像行兵布阵一样奇正相合,富于变化,应用时尙巧不尙力,讲究身法的变化带动剑法的变化,步法也是灵活多样,多是圆滑多变,避实就虚。拳谚有云“千金难买一声响,一声响处见阎王”,也就是说两剑相斗时很少硬砍硬碰,多是粘黏连随,随势而变,即使两剑相交也是带有螺旋状的一蹭即走,如若一方大力相向则败势已露。中国剑术的训练也是一样,侧重于技巧和精准度的训练,例如用剑尖点击树叶,树叶随风飘动极难点中,而且要求把握好力道,不能使树叶有破损,这就要求身体的绝对放松和对力道极佳的敏感和控制力,这样在对抗中,接触到对方来剑既能听到对方之间劲,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剑术与西方剑术在竞技理念上的不同之处。

  三、技术特点不同

  中国剑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刀如猛虎,剑如飞凤”,说明刀与剑的风格完全不同,剑走的是轻灵,讲移步换形,以身法步法引领剑的运用,身法之关键在于腰的灵活,起伏转折,吞吐闪展均以腰力引导,劲力传于手腕,以手腕掌控剑的运用,最后达到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人剑合一,所以中国剑术风格多与其拳派风格相同。中国剑法技术主要有刺、点、劈、崩、云、抹、撩、挂、穿、绞、斩、截等。技击中先发与后发兼而有之。先发制人时,彼微动、我先动,先声夺人。彼若随我变动,我变招,乘其仓惶不备之时出击于敌。后发制人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后发而先至,注重取敌之腕,进而击其身,既有以短取长之法,又有危中取胜之道,灵活多变,神出鬼没。明清以后,剑术迅猛发展,各派武术家为了传承延续创造了不同风格的剑术套路,一般可归纳为轻灵快捷、身活腕灵、刚柔兼备、气韵洒脱[3]。

  西方剑术由于公平决斗观念的影响,大多是一对一的对抗,因此击剑技术的提高和传播也是在这种传统中进行的。西方击剑对抗激烈,手上动作变化复杂,步伐移动快,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争取主动权。击剑进攻技术包括直刺、转移刺、交叉刺、击打刺、压剑刺、滑剑刺、绕剑刺、等等不同的动作。防守技术包括武器防守、距离防守、体位防守、击剑线防守四等类型。击剑步法具体包括前进步、后退步、前跃步、后跃步、弹跳步、闪躲步、交叉步、垫布、弓步、冲刺步等[4]。总的说西方剑术风格类似于拳击,快、准、狠、变,技法简单、直接、有效。

  四、近现代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剑术被列为武术竞赛项目之一,主要以剑术套路的形式进行考量,但是武术套路比赛要求的高难美新,使剑术套路演练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动作优美潇洒,艺术性很强,对剑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对表演性的追求,趋于舞蹈化,却使得剑术的技击性大大降低,长此以往后学容易降低对剑术的认知,对剑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抗性的剑术比赛,是以短兵(刀剑等的总称)的形式进行较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国术馆邀集国内武术家共同研究短兵等考试项目,短兵成为竞赛项目,并不断发展。1933年短兵列为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必修课程之一,抗战期间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54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短兵重新出现,且比赛非常激烈和精彩颇受群众欢迎,但又由于文革到来被搁置。文革结束后,1980年左右出现过几次大型传统武术表演赛,短兵项目受到好评,此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短兵未能得到推广,只有个别高校开设有短兵课程,但始终未纳入国家大型正式竞赛序列。

  欧洲击剑很早就流行于贵族阶层,并且有专门的击剑学校。现今在欧洲,一个较发达的城市往往会有几十家击剑运动俱乐部,如法国巴黎有大约1000所专门的击剑运动场所,大多数大学里都开设有击剑课程。击剑被称之为“运动中的棋弈,格斗中的芭蕾”,在继游泳、跆拳道、武术、瑜伽流行运动之后,击剑逐渐成为运动爱好者的新宠。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击剑俱乐部遍地开花,深受青少年及白领群体的喜爱。这股热潮正在全中国蔓延开来。

  五、结论

  中国剑与西方击剑运动都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迥异的技术风格。它们在推动全民健身和展现东西方文化魅力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剑术在现今主要以套路的形式进行传播,剑术对抗方面还应该吸收西方剑术的成功经验,将中国剑术的精华和特色展现出来,进而普及到学校和社会,使其发挥人文价值和健身防身功能,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和人类健康服务。[5]

  参考文献:

  [1]唐美彦,王岗.身体视角下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性比较[J].北京:体育科学,2014.3:85.

  [2]赵洋,中西方剑文化对比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17

  [4]蔡中,毛海燕.中国短兵与欧洲击剑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45.

  [5]单锡文,单静怡.论中国剑文化及其现代功用[J].北京:中华武术(研究),201.7:28.

  侯生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