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贫困山区教师乐业的一点浅见

  摘要:物质、精神资源的匮乏,导致贫困山区教师从教心态不够稳定,缺乏从业的快乐与幸福感。如何稳定山区教师队伍,保障山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山区教师安心乐业,一是让山区教师体认事业奉献之乐,二是让山区教师享受职业生存之乐,三是让山区教师拥有业余生活之乐。

  关键词:山区教师奉献之乐生存之乐生活之乐

  在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学校与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心灵挣扎肯定要比城市条件下的学校、教师要复杂得多。

  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差异。城市与山区学校之间不均衡的问题总是存在,即便是差异正在缩小,这带给学校与教师的影响是一定的。二是两类学校给教师带来的职业成长的差异。山区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如何提供不了像城市学校那样的教师成长条件与空间。三是两类条件给教师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差异。这里不晦言城市教师在工资之外其它方式获得的收入,不管正当还是不正当,有条件,有门路,方便。四是两种环境给教师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差异。山区环境下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是简单的或者粗糙的。

  走访之间,明显感受到部分贫困山区教师的从教心态不够稳定,有的甚至将不稳定付诸行动,比如不惜由九级、十级工资档降为十二级工资档也要拼力考调挤进城,比如关注公务员考试拼力转行,比如通过交流进城甚至再寻机会留城。部分走不了的山区教师内心也不在状态,如对边远环境叫苦,对职业消极,精神生活贫乏枯燥,心理疲惫感,向往城市羡慕城里教师等等。

  概括总结这部分山区教师,是缺乏从业的快乐与幸福感,分为三方面:事业奉献缺少动力和快乐,职业生存缺少保障与快乐,业余生活缺少条件与快乐。

  如何建好山区教师团队,稳定山区教师队伍,保障山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山区教师安心乐业?笔者以为,可进一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让山区教师体认事业奉献之乐

  深挖从事贫困山区教育的事业荣誉感与使命感,让教师真实体认到山区教育奉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感受神圣与崇高的事业之乐。

  一是注重将教师的视野导向历史长河,真正明了教育的历史功用、人类功绩,振奋教师。

  二是注重将教师个人意愿导向与山区发展梦、民族复兴梦联合,激励教师。

  三是利用当地山区孩子的具体命运与出路,打动教师。用好家访、座谈、调研等。

  一个真实例子,几位年轻教师在家访中亲历学生艰难的家境,看到破房、病人、天灾、孤苦等等,深为震动,某些工作与生活上平时仿佛很重要的看法或情绪被熔化,灵魂接受了一次真实而强烈的洗礼。

  四是利用在事业上奉献的身边榜样力量,感动着老师。

  在贫困山区,不同时期,都有令人感动尊敬的教师,成为别人活生生的榜样。通过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活动,让真实的例子帮人清除内心上的芜杂。

  二、让山区教师享受职业生存之乐

  切实做好山区教师职业生存与专业成长的保障,让教师在职业上无烦忧,专注于教,成长升华,享受职业生存之乐。

  曾见过一位退休两年的老教师,几十年的贫困艰苦山区从教,退休时也没达到良好的职称与职级待遇,定格在小学职级十一级。导致这种结果会有三种原因,一是因很高的修养把高职称与职级待遇让给了别人,二是他不够某些硬性的条件,三是竞争的人多了没能比得过别人。虽然是个案,但我们的制度与条款,要给人有安全感,要有安慰,不要让人感到沉重与疲惫。

  相比前些时期,已有较好的山区教师人事政策与山区教育资金扶助保障,比如职称、职级评聘条件的优惠,山区津补贴的梯次设置,教师周转房的建设等,山区教师职业的生存保障得以体现,行住条件、办公工作环境等都有很大转变,但还可加大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制度、人、才、物都还要注意向山区努力增补。在倾斜与扶助中兼顾不同山区地理的差异;避免出现轻视、发配、贬谪山区教师的心态。从认识导向与政策制度上,避免对山区教师的情感伤害,避免激发山区教师的心理矛盾。

  同时,对山区教师注重多渠道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要让他们与“山外”脱节,别让教师陷在不良的旧框框、老传统中没有转变,别让教师不知怎么教,没有信心,甚至望教生畏。要解除山区条件和历史遗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限制,破除思维观念中的捆缚与狭隘,要让教师在专业上与时俱进,有好的教科研功底,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教得了,教得好,想到学校、看到学生、走进教室、经营课堂心中都是愉悦的,让他们不仅在教书这个职业上生存得了,还得以真正感受教书这个职业的快乐。比如南川大山中的金山宝洁希望小学,该校请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到校给师生讲儿童世界,请国家教科所专家教授到校介绍国际教育形势,这类做法极好的开拓着老师们教育的视野,扩展着教师们教育教学思维的路径,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一个专业上有良好素养的教师,显然能自由快乐地耕耘在教育的田野上。

  教师因职业而生计无忧,才有职业生存之轻松;教师因职业而专攻有成,才有职业生命的快乐。

  三、让山区教师拥有业余生活之乐

  注重山区教师精神文化、业余生活的组织、培养、与丰富,从而协调身心,消解不良,凝聚力量,寄托精神,表达个性生机等,使他们拥有教师业余生活之乐。

  山区学校支部行政领导下的群团生活,因地置宜,灵活引导与开发、开展。工会可以作为主要组织实施者。以南川一个山区中心校开展教师业余活动的情况来抛砖引玉。

  健体。学校教师运动会,各工会小家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

  益智。学校定期开展中国象棋、围棋、军棋比赛,牌类赛。

  冶情。组织歌舞、书画、摄影、文学诗赋等小社团。

  亲近山水。这是山区学校最能因地置宜开发的项目。该校依托国家五A景区、世界自然遗产鼓励教师们在亲近山水时兼顾摄影、书画、诗歌创作等。

  节日心意。利用元旦节、春节、妇女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形式灵活、简朴而真情,如召开座谈、校内友谊赛、趣味小洗动等,同时面向退休老师。

  以上事业奉献之乐、职业生存之乐与业余生活之乐,互补协调,却各有侧重,事业奉献之乐为根本动力,不竭之源,职业生存之乐为存在与前进保障,业余生活之乐为生命养料。愿山区教师们都有三乐!

  徐德刚 李小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