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初探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学科,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合作交流、探究研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课堂,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创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各种思维扩展空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个性化学习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关键词:个性化;合作;发展;兴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推行,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学科,如何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益,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强记硬背、反复练习的传统教法,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合作交流、探究钻研、动手动脑的能力,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课堂,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建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以教材为重点、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影响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等产生质疑,只能接受教师的指引,顺从和依靠教师的指令去学习,学生的个性无从体现,学生的思想意志被压迫不能得到展示。个性化教学不仅不压制学生的独立个性,还应设法挖掘、唤醒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培养学生独特的学习品质。如在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默读文章,用十分钟的时间思考课后练习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思索,大胆做出个性化的回答,然后老师再用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段,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当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文章《科学家眼里的动物》一文中天鹅的赞美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形式的回答,一个学生写道:“天鹅是高贵优美的动物。”另一个学生却另辟蹊径,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了对天鹅的赞美;“虽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之物,但还有什么比天鹅更接近十全十美呢?”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鲜明个性,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二、改变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形成的依附人格,使学生学习时缺乏独立性,总习惯学习时被教师牵着走,但是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应努力改变这一长期教育形成的样态,开创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态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创新学习。在学习经典作品时应体悟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经典作品意境、人物的不同领悟,应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放开让他们思考、品味教师不必让学生只从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去理解课文,谁也不能保证参考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个性化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选择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文学。如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或吟或颂、或书或画、或歌或舞,尽其所兴。教师的作业形式也随其所好,自由选择。可以做配乐朗诵、可以借诗歌意境挥笔作画、也可以改写成剧本或小说。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兴趣完成布置的作业,这种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式,享受学习的每一个过程,真正自由自主地学习。语文教学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旁证索引,天马行空,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创新自由翱翔。

  三、开发教学,激起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中应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创新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时间的开放是指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的学习,或留一部分时间进行学习小组的交流。如: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应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及背景知识的学习,优秀章节的学习,交流感受和心得的学习等几个部分,无论是哪一个部分,教师都注重给予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加强讨论和对比,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的补充,整个语文课堂都应是开放性的时间,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凸显。空间的开放并不是让教师离开教室、讲台这一前沿阵地,而是打破课堂的组织形式,建立个性化教学的开放模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改变过去秧田式的座位安排形式,形成以小组为核心的小组形式的座位,学生围坐在一个课桌前,进行学习交流。小组学习结束了过去学生单枪匹马学习的状况,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问题讨论和解决更有章法,思路更清晰,学生加强了情感的交流,体会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乐事。

  四、思维梯度,培育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探知心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思维特性,适当设计教学内容的梯度、增加学习难度、改变练习密度,使学习有张性、有弹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保持这一探究心理,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步跟进。一张一弛、循序渐进,让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兴趣的满足,再次产生探究和深入的欲望,不断发现新线索和新思路,引领出现新目标、新主题。如在学习《熟能生巧》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熟悉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中武士和卖油翁的对话有个初步认识,再提出思考问题: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对人物的感悟和思辨。有的同学还引发到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去思考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演练场。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武士和老翁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让学生在课后再深入研究和讨论。这样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在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下,难度逐渐提高,密度进一步加大,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的意犹未尽,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总之,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各种思维扩展空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个性化学习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高英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