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笔者认为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信心百倍,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兴趣决定着习惯的养成,习惯制约着训练的效果,训练促进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三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只有紧紧抓住这三条线,才能更好地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基本思维能力。本文紧紧围绕这几点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学习兴趣;有效性;习惯;把握知识方法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突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的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教材的编写中都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教材插图多,就暗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图作为一个情境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用数学。“主题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合理整合远程教育中的资源,不断探索,提高其使用价值,制作一些实用而又充满乐趣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直观、有趣的数学情境,更好的把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之中,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突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了很好的体现和落实这一核心概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就要结合孩子爱受表扬的心理特点,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小组之间、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表现更好:利用答问的时机奖励表现好的孩子等措施,尽量让活跃无序的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动中有序。当然老师不能吝啬表扬,但表扬要有理,褒奖要有度。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也少不了客观批评,但不能随便批评,要批评有方,疏而不堵。在这种纪律约束过程中,还能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倾听和评价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他们的操作、交流能力。课堂上,学生充分动起来,气氛才能活跃,师生才能更有效的交往互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积极开展活动,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相互评价,最终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事实证明,只要学生个个大胆起来,人人表达出来,那么学生所面临的数学问题也就轻松的在他们的辩论中渐渐明白,得到解答。

  可见,习惯对学习数学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过程肥力充足,为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的基本训练是突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扎实的训练能使学生熟能生巧,深化理解,巩固掌握,合理运用。训练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有层次、针对性强的联系,扎实的训练不仅能让优生吃饱,食欲大增,也改善了学困生的消化能力,增加了食量。让学生在联系中熟能生巧,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四、准确把握知识、方法产生的必要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方法产生的必要性,才“创”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实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七第六单元83—84页“确定位置(二)”,教学目标是,让孩子经历探索过程,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位置。其中准确的(任意)方向需要方向词加角度介绍。也就是在介绍物体的位置时,要介绍出以谁为观测点,什么物体在哪个方向偏哪个方向多少度,距离观测点多长距离。为什么必须介绍观测点,为什么必须介绍哪个方向偏高哪个方向(方向词),为什么必须介绍度数,又为什么还要介绍出距离观测点地长度,如果按照教材内容的的呈现,孩子在学习了本课之后,由于对介绍这四点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够深刻,要完整而不遗漏地进行准确的介绍物体的位置,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达标,老师们在新课后的强化付出,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学中,我在深入研究了教材之后,准确地把握了四个条件对于介绍位置的重要性、必要性,注重了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深度挖掘,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用猜想的方法,逐渐缩小范围,来解决准确描述一个点的具体位置的问题上,并渗透了数学思考的策略。教学时,在回忆铺垫后,我进行了游戏情境的创设,开始了确定位置的探索过程:点明沙地中间有一把遮阳伞,一个秘密点就藏在这块沙地里。通过学生自由猜测,确定了大致的方向(秘密埋藏在遮阳伞的东北方),就确定了一个面,到猜测出角度在遮阳伞的东偏北60°,就确定了一条线,最后猜出距离观测点90厘米,也就最终准确地确定了点的位置(以遮阳伞为观察点,秘密埋藏在东偏北60°,距离观察点90厘米处)。课堂上,我通过随机地处理学生所猜测的回答,“Ye生和No”,或“大了、再多些”等,这些简单的提示语,有效的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探索过程。他们不仅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感受到了在介绍物体位置时四个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方法产生的过程,以及猜测的数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通过孩子们满怀热情的学习,不仅轻松达标,而且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学习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浓厚的兴趣是教学学习的生根粉,良好的习惯是数学学习的有机肥,扎实的训练是数学学习的的阳光雨露。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浓厚的兴趣生根,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肥,以强化扎实的训练保收。只有抓紧兴趣、习惯、训练这三条线,才能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才能让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布鲁纳:《教育过程》《北师大版数学教材》

  吴珍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