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手工教学的新途径 激发幼儿创新动手能力

  ——以幼儿手工创意拼贴教学实践经验为例

  摘要:手工操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感知、注意及动手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园和家长普遍重视其他教学活动的创新,而缺乏对手工操作的重视,更是忽视对传统手工教学的创新。本文以开辟手工教学新途径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创意拼贴中材料的搜集与分类、分阶段投放和调整创意拼贴的活动材料、改变作品的呈现方式等环节,创新了幼儿手工创意拼贴这一传统教学活动,促使其更加有效生动激发幼儿创新动手能力。

  关键词:手工教学;创意拼贴;教学方法

  一、传统手工教学活动的弊端和创新难点

  要做到传统手工教学的创新,就必须了解传统手工教学的弊端和创新的难点。传统手工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导致幼儿兴趣不高;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多为折纸、剪纸、拼贴等教学者随机选择的内容,缺少教学系统性;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幼儿重复教师的方法去做,导致幼儿模仿再现的多,限制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选择创意拼贴的原因和意义

  根据我所在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创设班级特色区域时,我选择了形式新颖,材料不拘一格的手工创意拼贴,在遵循由简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幼儿的手工创作进行指导。拼贴,是幼儿园手工操作活动的一部分,是利用拼贴材料来进行创作的一种活动,它既动脑又动手,操作性很强。创意即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思想,新办法和成果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创新环节

  (一)首先是创意手工拼贴材料的搜集。

  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材料投放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看见拼贴,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用纸来拼贴的画,其实,还有更多的材料也能进行拼贴创作,如树叶、碎布、鸡蛋壳、纽扣等等。我们只有在拓宽了幼儿拼贴的材料,才能更好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从而得以进一步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我们投放了大量的创意拼贴材料,以达到丰富区域作品种类的目的。材料包括:彩色绒球、彩色雪糕棒纸杯、彩带、纸盘、毛根、纸盒等。为幼儿创设优秀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宜的活动材料,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增强手工教学活动的效果。

  1.多渠道开发、搜集材料

  (1)可以是教师自己开发材料。

  一是教师开发的材料要包含充分的教育价值。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能与孩子产生互动。为使得教学材料有教育价值,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提供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交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阶段培养目标,同时应该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针对教学目标投放材料,幼儿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同时教师还要材料细化,而不是将材料放在区域孩子们就会玩,必须在材料旁边放置相关的资料。如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加图像文字,如此,幼儿就能在实物、图片等材料与有关的故事、画面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产生创作灵感。这种灵感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如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图片张贴在区域的玩具柜上,或将幼儿的相关作品放在区域内等方法都能对幼儿在材料的运用上起引领的作用,帮助幼儿完成操作活动。二是教师投放材料的品种要多样且是开放式的。材料开发要多种多样,可以是现有的材料,也可以是种子、贝壳、石头、沙土等自然材料,还可以是自制的材料,如面粉、米饭等。同时应该注意投放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相似的材料。

  (2)可以是幼儿动手开发材料。

  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孩子操作时所缺的材料让幼儿参与收集,可以充分体现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同时他们收集的目的性也更强。幼儿搜集常见的材料有,瓶子、盒子、绳子、石子、沙子、种子、纽扣、夹子、贝壳、饮料瓶、碎布头、毛线等。教学中发现,将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和其他材料放在一起,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材料活动,兴趣更浓。拼贴材料的搜集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可以是家长和幼儿园一起搜集材料。

  在手工教学创新活动中,家长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创意拼贴亦是如此,在材料的搜集过程中,家长们刚开始不理解,怎么让孩子搜集这些废旧盒子、树枝石头干嘛呢?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通过和家长谈话交流,家长明白老师的用心后,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一时间,我们的材料库“货源”充足起来。从走廊主题墙的大米作画、树枝画、毛线粘画直至班级创意区的各种瓶子、盒子,都是孩子们家长的杰作。

  (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阶段投放和调整创意拼贴的活动材料。

  1.早期阶段:简单材料投放和使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早期活动时,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较为简单的材料。此时的作品一般是单一材料构成,制作的步骤比较简单,幼儿一般都能轻松完成。如创意拼贴---毛根蜗牛,教师为幼儿提供彩色毛根为操作材料,幼儿只需选取一根毛根进行扭转,然后再将毛根卷成圆圈,层层拉紧固定在白色卡纸上,作为蜗牛身上的壳即可。在配合勾线笔添画上蜗牛的身体和触角等部位,一只可爱的蜗牛就完成了。为了让作品更具美感,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为作品添画背景,一幅简单的毛根蜗牛就可完成。经过制作蜗牛掌握的扭转毛根的方法,举一反三同样用毛根制作太阳和花朵,一幅毛根拼画就在孩子们的创意和动手中完成。

  2.中期阶段:两至三种材料的搭配使用。经过一段时间拼贴技巧的培养,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贴、搓、捏、揉、折、压等手工技巧,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强了,这时为幼儿准备较为丰富的活动材料,更能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与欲望。如在制作创意拼贴---太阳花,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包括彩色纸盘、木塞、彩色皱纸等材料。活动前要求孩子先在彩色纸盘上固定木塞,作为花心。再用笔在纸盘上划出花朵拼贴的区域,可以按自己意愿随意划分。最好通过搓,捏等手工技巧将皱纸搓成圆粘取些乳胶固定在彩色纸盘上。经过三四个步骤后纸盘花就完成了。

  3.后期阶段:分步骤材料的整合使用。

  在后期的创意拼贴的内容中,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是更具难度的活动材料。由于活动难度,往往有些作品需要分两课时完成,幼儿在第一课时利用原始材料制作半成品,在第二课时,再对制作的材料进行精加工,使之变成一个完整,美观的作品。例如在创意拼贴---跳舞的娃娃时,第一课时,我们提供的原始材料包括木质调羹,毛线、娃娃眼睛、彩色毛根等。我们要求幼儿利用所给的材料,将木质调羹装饰打扮成一个美丽的娃娃,这需要孩子具有想象力。教师提示用调羹做娃娃的头部和身体,用毛根将身体部分进行缠绕,将毛线进行编织,变成娃娃的头发,再用乳胶固定在调羹上,最后添上眼睛和嘴巴,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形象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第二课时:经过前期的粗加工后,娃娃的基本形象已经完成,第二课时的任务就是将娃娃站立起来,我们需要用到纸杯,皱纸,彩色绒球等材料做第二次的装饰,经过两轮的精心打扮,我们的娃娃不但漂亮还能优雅的站立。

  (三)改变作品的呈现方式,让作品更具生动性。

  1.早期作品的呈现形式:平面。幼儿早期的作品我们选择简单的几何图形拼贴,布艺拼贴或者是瓜果壳类拼贴,这些拼贴的材料往往在白色卡纸等平面材料上完成,因此作品在呈现形式上常以单幅作品的一一悬挂展示。

  2.后期作品的呈现方式:立体。不管是几何图形拼贴,还是布艺拼贴,或者是瓜果壳之类的创意拼贴,作品平面的呈现形式,虽具美观性,但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总显得有些单一和乏味,因此在班级后期的创意拼贴中,我们尝试利用更多的材料和元素,丰富作品的种类,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但不管是哪种作品,以何种形式呈现,孩子通过自己的独具匠心,精心制作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他们创意的迸发,也是孩子送给我们区域最美好的礼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造的最佳源泉,我们将不遗余力的丰富区域,创设更为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创意都能得到体现,在创意拼贴的世界里,自由畅想。

  四、教学评价与思考

  (一)创意拼贴教学创新活动中,许多的经验、信息是可以迁移到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去的。通过创意拼贴的探究,对教师本身教学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创意拼贴最终目的是在幼儿手工操作活动中开启幼儿想象的大门,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激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不断增强,作品富有个性。创意拼贴活动中所培养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会深深的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为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幼儿教育的价值所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创造性手工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创新,采取创意拼贴这一形式,将创造性手工教学与探究性活动有机的相结合,鼓励幼儿的自主创造,激发幼儿创新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变废为宝创意无限——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教学.美术教学研究,2013(5).

  [2]朱海燕.让创意在灵动的指尖跳跃——谈我园创意手工活动开展.幼儿教学研究,2011(2).

  许莹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