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扶危济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创新途径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爱心银行”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做好高校德育育人工作,确保高校贫困生群体的人格及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爱心银行”运行过程的介绍,探讨了扶危济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扶危济困;德育教育;爱心银行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爱心是育人之本。做好高校德育育人工作,确保高校贫困生群体的人格及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一、当前高校扶危济困与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校生中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贫困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不发达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阶层,他们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再加上受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重点、持续关注的群体。

  二、“爱心银行”扶危济困德育育人模式的具体实践:一体两翼工作格局

  “爱心银行”的成立是会计学院以人为本的学生德育育人工作的一项创新,源于多年来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积累和探索。学校结合自身的实践特色,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爱心银行”成立于2007年12月26日,是联络校内外单位、团体和个人为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及物品帮扶的组织机构,下设爱心银行、爱心超市、爱心服务大队,负责爱心贷款爱心物品的办理和发放,宣传爱心公益理念,组织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

  1.结合专业的诚信教育实践——爱心银行:存储爱心,提取关爱

  只要是资金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到“爱心银行”申请短期“贷款“,缓解短期资金压力。按约定还款时自愿支付利息,爱心利息将作为滚动资金继续帮扶学生。

  2.扶危济困的爱心教育实践——爱心超市:真情无限,爱心无价

  通过“爱心超市”的形式,集合各种有效资源,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筹集物品,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有尊严地来选择、领取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为深陷困境的同学提供有效帮助。

  爱心超市由广大志愿者、先进团员青年负责运营,接收校内外捐赠,在宿舍区建有“爱心角”回收各种物资。所有捐赠品回收分类清楚后,根据一定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以“爱心卡”等形式发放给贫困生,贫困生凭卡到超市领取捐赠物品。“爱心卡”卡内初始积分为每学期100分,后续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兑换积分。

  3.自我管理的感恩教育实践——爱心志愿者: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爱心志愿者依托“爱心银行”、“爱心超市”为平台,以诚信、感恩、奉献教育为主旨,校内招募发起志愿服务1小时活动,全年举办10大特色系列活动,形成了在校生人人参与的局面,努力开辟德育教育新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素养。校外组织爱心志愿者每周走进敬老院进行义务、每月定期到特教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定期的环保志愿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加强社会责任感。

  三、扶危济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创新途径思考

  通过长期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笔者结合“爱心银行”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四个平台来落实扶危济困与德育育人工作。

  1.树立诚信教育平台

  搭建诚信实践平台。针对少数学生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和学费这一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以“零作弊”、“零欠费”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设“诚信考场”、“关爱考场”、“一般考场”三种考场,开展“大走访、大帮扶、送温暖”活动,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零作弊”、“零欠费”目标,对学生的诚信人格养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申请爱心银行贷款学生要填写“爱心银行借款审批表”,约定还款期限,借款学生完全靠自身的信誉保证资金按时返还,同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支付利息,底息一元,建立校内诚信体系。另外,每年与新生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以此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

  2.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现行的帮困助学机制在经济方面已经使贫困生收益较大,但在精神方面还是缺乏有力的措施。“扶贫要扶志”,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心理指导,积极做好贫困生的“精神脱贫”工作。首先,要在心理上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要让他们懂得困难是暂时的,可以用知识和双手来改变命运。其次,要设法创造一定的条件开展挫折教育和励志教育,使贫困生从心底里彻底根除“贫困”的阴影。通过爱心银行对学生帮扶的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心理异常学生及时疏导。

  3.感恩教育平台

  在“不使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和社会和学校有着各种形式的资助,体现了资助者对贫困生的关爱,资助者希望广大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而学校应该教育和引导每位受助者深刻领悟和体味这种情感。通过感恩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有义务做出积极的心理回应,努力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在“爱心银行”中,受助者并不是无偿获得金钱的资助,而是通过借款的方式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但负有一定期限内以自身信誉保证按时还款的义务并支付爱心利息。他们在归回借款的同时,并自愿支付爱心利息存入银行为更多的有困难的学生服务,这样,经济困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诚实守信、自强自立、感恩回报等思想教育。

  4.搭建爱心教育平台

  以爱心组织为载体,积极推进爱心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爱心主题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内举办爱心征文大赛,班级也可通过主题班会、爱心募捐活动等激发同学们关爱他人,感受快乐,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郁的爱心文化氛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激发同学的爱心,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的同学,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我们把这些爱心汇集起来,无限扩大用来关怀更多的人。

  与校内外公益组织合作,招募爱心志愿者校内外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宣传爱心环保理念、奉献爱心、济困助残。通过撒播爱心,让广大学子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这些加入爱心志愿者队伍的学生中有享受资助的贫困生还有很多不是贫困生,但是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自身得到了洗礼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傅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