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 为人生奠基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效果,学前班,国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1:09
——浅谈国学诵读活动对于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我校在创建创新型学校的工作中,将创新德育工作做为重点工作之一,把国学诵读活动作为打造德育精品工程的重点工作加以研究、探索,并把国学课纳入学前班及部分年级的班级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能够深入心灵,提高人的内在品德。其内涵十分丰富,蕴涵着高远的理想、开阔的胸怀。所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在孩子天性未污染前,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处在人类众多原创性巨人的肩膀上,聆听圣贤的声音,接受圣贤的谆谆教诲,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从高起点展开创造性人生。这与今天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我们有必要珍惜,并加以利用。
二、具体做法
1.感情诵读,模仿记忆
因为经典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优美,朗朗上口。反复诵读,经典的信息就会内化在头脑深处,储存起来,化为血肉与灵动,不断在生活中自我体悟、内化,甚至会在不经意间,启迪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触摸到人生的真正幸福。再以适当图片,实际表演等形式,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如同掌握新词、新句。
2.家长配合,贴近生活
国学中反映的是生活的哲理、言行的规范,做人的准则。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不但让家长也补上这一课,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加之在家庭的氛围中进行,学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接受。再辅以实际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家长能很好的配合,开学初,我校国学老师为学前班的学生家长做了《弟子规》的专题讲座,下发《弟子规》相关资料,提高家长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认识。期末,开展《弟子规》家庭知识竞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家长参与学习积极性。
三、初步成效
1.促进学生文明举止的形成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不仅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很多孩子可以出口成章,心性修养也有了悄悄的变化。
《国学》课开设初,不少家长提出疑问:“学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纷纷表示,学生变得有礼貌,举止言谈更文明了。学习了《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后。有位学生家长说:儿子以前放学回家,从来不管不顾,忽然有一天,他一进门说“妈,我回来了”开了金口,出门时也能主动告诉家长。让夫妻俩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现在我们惊喜的发现,无论校内外,学生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在这里收到明显效果。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有的班主任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会说一堆大道理,但效果不一定好;通过古诗文的教化作用,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并举例说“以前我们班里有学生当小组长,打扫卫生时总喜欢对同学指手画脚,自己却不干,后来学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格言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凡事抢着带头干。”还有家长反映,上了《国学》课后孩子们明显变得温柔善良,懂得孝敬父母,能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等。这应该是孩子对《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的理解和受到的教育吧。
学生们谈起《国学》的体会时,总是津津乐道。有的同学说,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国学》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做。有许多孩子在拣到公物时,都主动交给班主任老师和政教处的老师。一次,有位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时,有个文静的小女孩略带腼腆地说“因为我们曾经学过:‘物虽小,勿私藏’!”有个学生说:“《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俞,行勿懒’,让我理解了要尊敬父母,父母让我们的事情我们应该马上去做。
3.增进亲子感情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他们互相督促,相互交流,增进了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此外,他们在学习国学经典故事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学前班有一个男生,在诵读《弟子规》的过程中,从‘冻则温,夏则清’这个典故中悟到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回家后也学着古人黄香,帮妈妈暖被窝。”当他的母亲向老师提起这事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怎么也没想到一句古诗能让她家这个调皮的孩子变得这么懂事。”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国学经典就像是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佳品,已悄悄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学生们成长路上的“指航针”。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根据中高年级学生随着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他们进行较系统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分析判断能力。
2.注意区分层次和角度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分成不同档次,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传美教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贴切、自然、合理地进行渗透,使孩子们的受教育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注意讲求方法、标准适当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我们要寓教于乐,创新教法。作为教育者要怀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强求学生对经典原文全面准确的理解,做到能初步理解,会诵会背即可,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
4.注意与其它教育形式相结合,合力打造优质德育工程
经典诵读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方面,我们在继承发展的同时,和其它教育形式内容相结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吉化三小的国学启蒙教育是针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步尝试。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会继续前行,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尽己所能。
希望我们的教育对象,乃至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庞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