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变迁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4:2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选择及机遇,但是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各种方面的挑战。尤其在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择业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迁
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及状态,使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选择,同时,社会形势的改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并且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由此可见,对高职院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变迁进行探究,对于掌握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的心理以及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合理引导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择业价值观发生的变迁
1.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价值规律在不断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对个人利益和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对人权的大力提倡,使人们的自我意识与民主意识日趋增强。而高职学生在确定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因每个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学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致使高职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职业和命运的发展,大多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密切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成才,把自我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时候,相当多的大学生通常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普遍认为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促进集体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学生普遍认为个人是社会和集体的组成单位,不应忽视集体的利益,但在实际的行为中始终以个人本位作为价值的取向。
2.价值取向由抽象的政治标准日益倾向于物质价值尺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所提倡的“本位利益原则”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观念,并且学生在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的环境氛围中逐渐形成了物质价值尺度衡量事物价值的重要。尽管在目前诸多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但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崇尚实际,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一个青年最成功的标志就是拥有较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没有认为一个人学识渊博、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成功的标准。这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观念在青年学生中形成,对精神世界的需求逐渐减少。
3.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变化还可以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可以看出,报考数控技术、软件设计、机械制造等实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学生的人数都会超过计划的人数;对于双证书教育、专业技能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对于理论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每次学校组织微机应用课外活动,都是人数较多的情况,这都体现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将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社会建设和就业联系起来,提高课程与就业和社会建设的结合程度,在求知的同时注重实务的创新。
二、应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化的措施
1.从家庭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家庭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正确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困惑有所缓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念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身的价值观会对孩子形成深刻地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为孩子树立先锋和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家长应该关注就业问题,降低对子女的期望,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为孩子适当减压。
2.从学校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教育作用,把对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对自身职业的尊重,树立爱岗敬业、热情奉献的精神,明确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保证就业信息的畅通和完善,使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和社会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强对学生择业和就业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合理规划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自身的定位,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择业。
3.鼓励大学生切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做好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予以发展和完善。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接触具体的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学习,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实现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专业知识的结合;其次,高职学生需要切身的参与度奥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比如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兼职等,全方面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不断调整自身的心态,继而促进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同步提高。
三、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已经开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变化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认识到高职学生择业价值观发生的变化,并且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指导,帮助大学生走出择业和就业的困境,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从而使其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油迪,章雷钢.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与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1,(27):126-127.
[2]丁妙珍.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65-166.
[3]鲁伟,刘承赫.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5):231-233.
赵明智 李林祝 李芷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