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的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社会主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1:2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的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总体来说,“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就是以教书为载体,达到育人的目的。现如今,德育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使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融为一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新课程标准里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全面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只有准确的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才能更好的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年龄特征进行寓德育于教育中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心灵纯洁,无法正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他们贪玩、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十分好奇;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注意,遇事又争强好胜。这些特点既是他们的弱点,却又是他们的优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三、德育教育要充分贯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材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加深对伟大祖国的了解,深化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操。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在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而这一点又需要以下几点来支持:
(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突出德育主题
小学语文中的每篇课文都有其语言文字的教学目的和思想内容的教育目的,只有理清思想教育目的,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才能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要把握好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这样,学生才会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一般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以低年级学生为例,在教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的象征,要让他们明白,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在每个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本单元课文的用意,有的是教导学生关心家人、尊敬长辈,有的是教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还有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新时代儿童的幸福生活。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落实在词、句、段的具体教学中
一篇文章,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小学语文中的每篇文章亦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透彻地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词、句、段等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教学中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彻底剖析文章的崇高思想,才能培养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1.在“词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文章的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准确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词语的本身意义和在文章中的引申意义,从而发展对全文的正确理解。
2.在“句”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章的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深入引导,只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使学生从一个句子的学习中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3.在“段落”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文章的重点段落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时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深切理解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得到启示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言行举止、高尚节操和博爱之心。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人格完美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召作用。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能起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榜样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是把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德育教育的特点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预期的效果,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管翠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