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体育发展的新常态 打牢学校发展的硬基础

  2015年,是十五运周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将继续坚持“精品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理念,倡导全校师生“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以创建国家100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基地为目标,深入开展“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的主题实践活动,稳中竞进,创新提质,努力建设美丽体校,力争进入国家基地50强。

  一、认识当前新形势,融合体育发展的新常态

  从宏观上讲,我国正在协调进行“全面建设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宜昌市也提出了“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担当回应新期待,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的具体要求,体育发展已经进入时代发展的新常态。

  1.国家政策打造新体育

  在整个国家进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领域的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国家领导人对体育寄予了厚望,高瞻远瞩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梦离不开体育强国梦。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一种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对外交流的载体,新的体育观要求全体体育工作者跳出体育看体育,夯实基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三大球,引领中国体育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这是全体体育人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

  2.城市发展促进新融合

  宜昌市在建设特大城市的跨越中,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空前。投入了巨资兴建奥体中心,投入2000多万进行体育场和健身中心的改造,由此可窥一斑。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体育参赛经费、运动员的生活和服装、省运奖励给与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对十四运取得的的优异赛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写下了不菲的一笔,宜昌的体育工作在宜昌城市的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度融合。

  3.大赛佳绩赢得新形象

  宜昌的竞技体育经过几代体育人的努力奋斗,结出累累硕果:2012年的奥运会上,宜昌姑娘赵云蕾夺得羽毛球女双和混双两枚金牌,成就了中国羽坛的首个双冠王;同年的辽宁全运会上,宜昌籍运动员斩获4枚金牌;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上,宜昌健将获得4枚金牌,再创亚运参战历史;同年的荆州省运会上,宜昌健儿力战群雄,勇夺第二,位居全省地市州排名榜首,创造了宜昌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巅峰,彰显了宜昌竞技体育的实力,为宜昌人民争得了荣誉,获得了宜昌人民的认可,树立了宜昌体育的新形象。

  4.幸福指数带来新机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带给人们“强身增智”的幸福指数日愈显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拓展群众体育的广度,挖掘体育健身的深度是体育工作的新要求,目前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更加多元化,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化,呈现了多元主体办体育活动的新趋势,出现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新现象,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充分享有了体育运动的权力,享有了体育运动的快乐。

  5.体育产业步入新发展

  2015年体育产业是欧美经济复苏三大产业的支柱产业,美国的体育产业是汽车产业的两倍,可见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不仅可以为国争光,为民谋福,还可以为民增利,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绿色产业。而我国是最大的体育制造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竞技表演、体育旅游、体育文化方面有着快速的进步和巨大的消费需求。在体育产业转型时期,体育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带动了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产业、传媒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6.学校发展进入新境界

  作为全省地市州同类学校的排头兵,学校办学效益有目共睹:各种赛事成绩突出,基地工作全省领先,各种人才彰显风采,文化教育日益加强,教训管理趋于成熟,社会效益有口皆碑。作为体校人,不再寻找事业,只是去干;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宜昌体校人已经拥有了“达观之人”的新境界。

  二、凝心聚力谋发展,打牢学校发展的硬基础

  学校这几年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奋斗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成绩只属于昨天,在十五运周期的开局之年,面临体育发展的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自我,团结拼搏,凝心聚力,鼓劲提神,用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饱满热情投入十五运的工作,精心谋划美丽体校的发展,以提升学校硬件为载体,实现学校的厚积薄发,安全发展、快速发展。

  1.全面建设美丽体校

  美丽体校是全体体校人共同的梦想,也是学校今年的重点工作。今年我们要从六个维度建设我们的美丽体校:加大学校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视听形象;加快学校环境建设,营造优雅校园环境;投入资金维修改造,创造先进硬件设备;加强职工培训学习,打造学校软件实力;形成学校文化氛围,锻造学校发展灵魂;提升工作责任感,铸造优异的工作成绩。

  2.精心谋划省十五运

  2015年是十五运周期的开局之年、谋划之年、基础之年、关键之年,我们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精心谋划,当好操盘手。学校今年的训练工作将完成两个硬指标:一是项目布局到位,十五运将全面掌控17个项目的发展和参赛;二是选材工作到位,今年在选材方式上继续采取集中选材和分散选材相结合的原则,全年注册人数必须达到十五运参赛人数的80%。学校今年的各项改革将为十五运保驾护航:实行总教练制,开展“传帮带”工作,确保训练做强;实行教训督导制,跟踪教学训练,确保工作做实;实行绩效上挂制,做到奖惩分明,确保按绩分配。

  3.全面修建训练场馆

  基于学校训练需要和人民群众健身需要,在学校的争取和努力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将全面修建改造训练场馆,涉及场馆之多、资金之大,领导重视之深,是宜昌体校近二十年来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常态和新机遇。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游泳馆将全面解决安全隐患;在省体育局的帮助下,射击场的陈旧状况将大为改观;在学校自身努力下,将积极适应新常态,投资修建5人制足球场;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下,学校综合馆将全面改造升级。

  4.拓展学校体育产业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宜昌体校特有的体育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必须成为学校体育产业的敲门砖。一是健身中心要谋求发展的新途径,做到边维修边运营,从安全上、时间上协调,保证基本效益。同时要探索维修改造后的运营策略,提升场馆运营效益。二是培训中心要组织全市教练员的培训、社会指导员培训,省级、国家级体育培训,为体育市场培养专业人才。三是要盘活资源,凝聚战略伙伴,提供良好服务,营造和谐合作环境,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四是要挖掘渠道,开拓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场馆和赛事平台,开展“名校牵手名企,赛场点亮卖场”的冠名和赞助构筑,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5.增添教学训练设备

  学校在场馆维修到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配置先进的教学训练设备,确保场馆的配套使用和提档升级。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铺开,我校将重新建设学校计算机房,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为保证训练工作的科学性,学校将对射击、羽毛球、篮球、拳击、散打、沙排等项目进行设备更新和添置。

  6.制定修订管理制度

  学校将全面以法治校,沿着从管理权力向管理制度的规范,进而向管理艺术和管理文化的蜕变,在探索中一路向前,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巩固,成立专班,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规范作风,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同制度严格挂钩,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深入开展“找-转-促”的作风建设活动,提升思想素质,端正工作态度,踏实工作行为,从而创造不菲的工作业绩。

  黄德荣 姚金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