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聋儿的语言训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事业,聋儿教学,语言训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0:3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聋儿的语言训练,是一门科学。语言训练活动,是提高聋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聋儿教学的主要内容。关注聋儿的语言能力提高,让聋儿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实现自主沟通,能够给聋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重视语言训练原则的遵守以及语言训练方法的丰富,有利于良好聋儿语言训练环境的打造,能够促进在聋儿语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聋儿;语言训练;原则;方法;能力
聋儿具有听力障碍,听力障碍让聋儿很难快速掌握有声语言。缺少有声语言,聋儿与正常人的交流较为困难,聋儿之间也没有办法实现有效交流。缺少外界信息的输入,许多聋儿的智力发展较为迟缓,他们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难度大。聋儿的听力障碍与语言障碍,让他们的个人情感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聋儿语言训练,是给聋儿成长打开一扇大门的重要举措。做好聋儿的语言训练工作,才能促进聋儿的健康成长。
一、聋儿的语言训练原则分析
1.创造良好的语言训练环境
聋儿虽然具有听力障碍,但在语言训练中,教师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聋儿,用正常的交流形式与聋儿交流。在语言训练中,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减少交流中的肢体语言,让聋儿接受语言上的刺激。聋儿的家长也会做好配合工作,给聋儿创造更多与正常孩子交流的机会,从而让聋儿接触广阔的世界,认识到正确的交流方式。聋儿对外界具有恐惧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正常孩子不同,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交流。通过良好语言训练环境的创设,让聋儿正视自己,不再惧怕语言训练,才能实现语言训练效果的明显化。
2.重视语言训练的实用性
聋儿的语言训练学习,就是为了让聋儿能够在训练活动中掌握更多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重视语言训练内容的实用性,针对语言训练内容积极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语言训练实用性的提高。文明用语,是聋儿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这些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语言可以在情境中进行训练。像在训练聋儿说“谢谢”与“不用谢”的时候,教师就要设计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两个聋儿进行角色扮演。像“借一本书”、“抬一个东西”、“分一份水果”等情境,都可以避免聋儿错误理解语言意义。在聋儿语言训练中,教师与家长要一起去发掘聋儿生活中语言训练信息,从而促进语言训练实用性的加强。
3.重视语言训练的完整性
在聋儿语言训练中,一些教师会为了教会聋儿一个词语,在遇到相关情境时总是重复这个词语,容易让聋儿产生概念上的混淆。语言训练应当具有完整性,只关注语言的独立性,会让聋儿的语言应用错误增多。比如在教聋儿“吃饭”这个词的时候,每次聋儿吃饭,教师都频繁地重复“吃饭”这个词。这会使聋儿看到吃的东西就会说“吃饭”,会让将“吃饭”理解成为一个名词,将“吃饭”等同于“饭”。在聋儿的语言训练中,教师要特别细心,重要每一个语言点的反复讲解。重视语言的完整性,需要教师不要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教,用简单的句子去呈现语言,更能让聋儿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在训练“吃饭”时,教师可以指一指饭,说这是“饭”,做出吃的动作,说“我在吃饭”。加强语言训练的完整性,给聋儿以语言训练的情境,能够提高聋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4.重视语言刺激量
聋儿的语言训练要难于普通孩子,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他们需要更多的语言刺激。特别是在接触新的词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给聋儿大量重复这些词汇。要让聋儿开口说话,就要给他们足够的语言刺激,从而让聋儿可以开口进行模仿。在聋儿语言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不要急于让聋儿回应自己的语言行为,而是让聋儿去观察,去感受,感受每一次声音发出来时产生的振动。再足够语言刺激量的基础上,再引导聋儿去理解语言,有利于其语言能力的提高。要提高语言刺激量,教师需要选择聋儿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与他们交流,选择那些聋儿可以经常看到、听到的语言加大刺激量。像打招呼的语言,每天会用无数次,在这一方面语言训练中加强刺激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聋儿的语言训练方法研究
要做好聋儿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聋儿教育工作者开发教学方法,也需要聋儿积极提高自己的语言训练听力条件。
1.佩戴助听器
聋儿并不是一点声音都听不见,大多数聋儿只有具有听力障碍,他们还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水平。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聋儿的听力能力,这对于他们的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医疗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助听器也实现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先进。甚至那些完全耳聋的孩子都可以通过人工耳蜗的植入而获得听力能力,这给聋儿的语言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让聋儿佩戴助听器,能够培养起聋儿的听力意识,使他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听力,形成语言学习的能力。
2.加强多感官语言训练方法应用
与正常孩子不同,光靠听,聋儿很难掌握大量的语言。将听与看等不同的感官结合起来,促进语言训练活动的立体化,有利于聋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聋儿仅有的听力能力,让他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学。特别是那些重度听力障碍的聋儿来说,他们很难听清老师的发音,但通过嘴部动作的识别,他们也可以明白具体意思。
要实施多感官的语言训练活动,教师需要先将聋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嘴唇上,让听力存在障碍的聋儿们在观察嘴唇的时候模仿,并发音,这对于聋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大量的语言刺激下,聋儿会对嘴唇的运动过程产生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游戏的形式,吸引聋儿的注意力。在训练聋儿语言能力时,教师要让自己的嘴与聋儿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老师要站在面对淘汰的位置,通过面对面的有效教学,让语言训练的效果得以提升。让聋儿边看边学,能够形成较深的语言印象,提高语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日常的语言训练,让聋儿可以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将各种声音与语言吸入脑中,通过记忆的强化让聋儿产生语音性听觉,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听说信号体系,才能促进聋儿具有基本的交流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在聋儿的语言训练教学改革上,给聋儿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多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彭芳.聋儿随班就读的衔接问题与指导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0,Z1:35-37.
[2]李之刚.论聋儿学前融合教育对资源教师的素质要求[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3:93-96.
[3]朱湘枝.谈口头日记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2012,02:103-104.
[4]吴静.略谈语言康复环境对聋儿康复的影响[J].才智,2015,11:339.
齐彩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