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现代教育,新课改,信息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09:42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分组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如果说曾经的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那么今天文盲就包括不了解信息技术、不接触信息技术的人。教育部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经过几年的时间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任重而道远,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就如何在新课改之下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经验。
一、扎根教材,使用高质量课件授课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相对于操作课来说,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摆脱枯燥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我的经验是借助优质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有些教师的课件,就是把教材的文字搬到了PPT上,对于学生来讲,看书和看课件是一样的。如果针对课堂内容,向同学展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节中的“信息的传递”这一知识点,涉及到信息传递所需的载体,我下载了电视剧《雪豹》中特战队员学习暗语手势的片段,还下载了不同形态的云所代表不同天气的图片给学生看,让他们从中理解载体在信息传递当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因为课件的图文并茂,使学生立即产生了兴趣。
二、牢记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我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这一理念。
学生完成任务后,我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展示优秀学生作品给全班同学共享。由学生通过网络自由进行评价,并请学生本人自评,找出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创意与失败的地方,作品中哪些地方是跟老师不一样的,是自己所特有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肯定学生作品中的创新,点评作品中的闪光点和败笔,讲解改进的方法和手段。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同时,我还兼顾和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有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学情境的作用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再次,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四、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分组教学法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经常创建一些基于任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小组,把不同性格、不同特长、兴趣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我的梦想之旅中,我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分工合作,查找关于旅游计划资料,自拟题目,然后进行制作,最后评出优胜奖。比如我给定的题目是:“万里长城永不倒”、“桂林山水”、“孔雀之乡”等,也有学生自拟了题目:“我爱你家乡”、“望岳”、“西湖十景”等。这种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不死教,学生才能不死学。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
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上的素材,有一些同当前相比,已经有些陈旧落后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讲到该知识点,涉及到该素材的时候,及时的给同学补充有关的最新动态和知识。比如在讲到微电子技术这一知识点时,我还要着重向同学介绍我国“龙芯”的最新研发情况,拓展知识的同时,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另外,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如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要求新时代的老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高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