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小学班主任更要首当其冲的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触很深,及时正确地维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自尊火花,真实地发挥教师的职责性能,帮助他们学会自尊,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做到自立、自强、自爱、自律,教师正确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现就工作中的点滴感悟浅谈一下。
一、关爱激励凝成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心灵有思想的人,他们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激励和关爱,对他们赋予新的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尊重,关心,爱护等情感,使他们和教师经常融合在一起,乐于在班级浓厚的氛围中成长,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此以往,这种凝聚力逐步形成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需要,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
二、语言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工作中,教师熟练掌握不同年龄的孩子特有的心理反应,善于运用应变的语言艺术,暗示学生,小心翼翼地维护学生稚嫩的自尊心。学生的目光和思想都是好奇的,很容易出错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大多数教师会失望,采取责问、训斥的方法强制学生“必须这样,那样就错”等等,尤其碰到调皮的学生违反纪律时,更是大发雷霆,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不再犯错,可能会改正缺点,但是小学生并不成熟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讲究语言表达艺术,必须是教师熟练运用的技术手段。小心地运用语言变化,换一种口气,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场合,将学生幼小的心灵之花在教师的尊重中得到呵护、得到抚慰、得到关爱,扶助孩子们以正面学习,形成自尊心。
三、注重教师素质,提升工作水平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个人修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勤于思考,勤于分析,及时运用教育新理念、新原则、新办法,对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教师的教育艺术,尤其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更为重要,时刻应具有精心操作的技术意识,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讲出充满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语言,卓有成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四、倾心塑造学生的完美品质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完成,在此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树立学生完美品质,最主要的途径都是在课堂中悉心完成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共同交流、学会生存,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维目标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其意义也是深远的——旨在建立完善的人格。倾心塑造学生的完美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在转变自己教学观念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促进认识、情感、个性、行为全方位发展与提高,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价值观,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呢?下面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维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即:学生的严师、朋友、组织者、伙伴(参与者)、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愉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设良好的育人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的参与机会,在生活学习中尽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和认知行为的转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主动参与,在交流研讨中参与学习过程和提高分辨能力,转换角色、促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在求变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合作中使学生知道同伴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人格。
3.拓展教学内容,延伸参与的空间,重视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人、事进行不同方位的观察,观察要细致要具体,拓宽学生获得理解和认识的渠道,拓展实践活动的内容,延伸参与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4.抓实细节,形成习惯,在教与学的习惯中教师“以奉献的精神去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用自己的关爱、理解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和创新。
张寅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