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它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是其特征,彰显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强势,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促进了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让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时代。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精通这一技术,否则硬件再好形同虚设。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理念,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高深莫测。计算机只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而已,只要用心,刻苦专研,学会精通并不难,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很简单,自己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的一种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美画面(文字),悦耳音乐,让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更好地了解文章、理解文章、掌握文章内容,和作者一起共鸣,激发情感。多媒体的奇妙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利用好奇心激发兴趣和欲望。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

  例如讲述《圆明园的毁灭》,阐述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这是一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制作多幅内容各异的画面。上课伊始,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闪烁出现“圆”、“明”、“园”三个字,接着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意思,教师用圆润的语调导入课题: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名字叫圆明园。配以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不同画面方向飞出的字介绍相关圆明园的资料……上课伊始,这一方式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圆明园位于挂甲屯的北面,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生很快就了解圆明园规模宏大的景观。讲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学生熟读课文,概括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的特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学生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副其实。提问:为什么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播放配乐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

  运用多媒体资料,相信每一名学生的心里都能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观看时,学生神情激动,心潮澎湃。巧妙地把新课讲述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让学生从感悟带到理解,从课内带到课外,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

  讲述圆明园的毁灭,简单叙介绍课文相关内容,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一些片断,学生自己谈感受,接着阅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最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对学生进行“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普通备课,然而,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享受了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听教师讲述的同时,看得清楚,一目了然,体现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其优势:

  1.激发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中的人和物,距离实际生活较远,简单介绍和和分析,给学生的是抽象的感觉,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求知欲,身临其境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尽意无穷。

  2.拓展知识面

  小学生知识面狭小,生活阅历有限,往往对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多媒体技术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画面,丰富感知,拓宽生活,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题。

  3.促进想象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学生表象,促进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帮助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

  参考文献

  [1]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05:99-104.

  [2]张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3,11:26-27.

  [3]阙清民.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A0:57-58.

  [4]郝德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54.

  [5]孙红卫.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1:146-147.

  [6]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02:165.

  [7]郭继红.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学周刊,2013,02:171.

  [8]冯巧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2011,04:68-69.

  [9]赵智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213.

  [10]吴翠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07:156.

  [11]王丽霞.探究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56:32.

  刘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