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相伴一生,培养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更能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提升素质、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商数、努力程度一样,是主宰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上,尤其是当前,简直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

  本人从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以下看法。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建立九大习惯。

  一、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要对新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2)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3)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三、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的井井有条,以免桌上的东西凌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四、集中精力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上。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能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五、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多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和面成体,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得以提高、升华,学以才能致用。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能获得知识,提高认识,收到思想教育,我们要培养自己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与同伴多交流,多写阅读笔记,摘抄好的文章。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七、勤查词典资料的习惯

  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词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考察和使用的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语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还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八、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的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的听者面前。

  九、良好的复习习惯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知识的巩固。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

  总之,高中学生正开始处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也容易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然而,如果我们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并持久有意识的培养,对自己的提升就会更加稳固厚实,对自己的一生就会奠定好更加坚定的学习与交流的发展基础。成为人生的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杨文国.《浅谈语文学习习惯》《学周刊》,2012年03期

  [2]苏日发.《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9年第5期

  [3]王东斌.《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0年第11期

  苏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