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残疾学生,智力障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6:56
教育是一项奉献爱、培育爱、传递爱的事业。对于残疾学生,教师更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帮助、疼爱。但,爱不等于溺爱、泛爱、滥爱,把学生惯得失去理智,不能自立,不懂礼仪,变成一个废人,这样的爱比毒药更可怕。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把握这个尺度,能让学生既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又能在风雨中茁壮地成长。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一个聋哑学生,不必太严厉了,随他吧!”随他不写作业,随他上课睡觉,随他懒散无知?可能个别学生确实有智力障碍,对于我们教授的知识,一窍不通。但是,当他和同伴交流玩耍时,突然变得活泼、聪明,有思想。这就说明,孺子可教也。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喜好,教他一点基本的礼仪,生存的技巧,生活的常识,让他懂得要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做一个不让人厌弃,鄙视的人。我所带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同学,他对学习文化课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他为人勤恳、实在。每次班里搞大扫除,他一马当先,最脏最累的活,都是他一个人承担。而他自己是一个不仅有听障残疾,还有身体残疾的孩子。他的右手畸形,拿工具的时候,很不方便。看到他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有点心疼,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朴实、善良、真诚。这些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闪耀。人降临到这个世界,沐浴生命的光辉,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会迸发个性的光芒,有的耀眼炽热,有的含蓄婉约,也有的平淡温和。我们都应该给予关注。聋哑学生也许不会成就光辉的事业,但生命同样的可贵,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
学习中,课堂上,不应惯学生不守纪律、不学无术、不听不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成于思,而毁于惰。大部分学生自觉性很差,需要教师的监督和鞭策。学习差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抓一抓,他就动一动;催一催,他就写一写。当我们对他放任自流时,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飞的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心的教师,我们不能随便放弃一个学生,帮一帮,拉一拉,他就会跟着大部队,虽然走得艰辛、缓慢,但不会迷路。班里的舒美庆同学,基础特别差,头脑反应也慢。数学课程变得越来越难,她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但是这个同学,学习很刻苦,看到她常常紧锁眉头,发愁的样子,我想,这时她最需要是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我就利用课后的时间给她补课,一点一点教,只要她每天能有一点收获。还有一个同学,贪玩、懒惰、马虎。我想这时的严厉,就是对他最好的爱。他们的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是细腻的,他们懂得老师的严厉是对他们的负责,常常会对你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面对这样纯洁情感,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敷衍,更不能放弃!
生活中,不应惯学生拖沓、懒散、邋遢的毛病。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成为了学生的第二个监护人,特别是住校的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家长多。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老师教导、指正、点拨。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反应品质,习惯成就人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快乐的人。残疾学生,更应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身体已经残疾,思想不能再有瑕疵。教师就像手里拿着刻刀的雕塑家,只有用心、精心、耐心,才能有好的作品问世。如果我们手拿刻刀,却漫不经心,可能会损坏原料、毁掉学生。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有一句俗语: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只要你技艺精湛,朽木也可以取其形,就其貌,成为一个艺术品。这时的严厉,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从事特殊教育五年以来,内心有太多的感慨和感动。低年级的小同学,本来还应该在父母的膝下调皮撒娇,可来到学校就得自理自立,常常看到他们吃力地端着一盆水,摇摇摆摆,自己笨拙地洗衣服、洗餐具,有点心疼,又有点佩服。盲部的孩子,常常一路高歌地穿梭于楼道,我静静地站在一边,倾听他们最美的声音,感受最美的生活。望着他们,我们没有理由在工作中懈怠、敷衍、取巧。人的一生会有坎坷、困顿、颠簸,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聋哑学生的人生是默默无闻的,但自己应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快乐地走完一生,享受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得的乐趣。
做人上,不应惯学生任性、自私、狭隘的品质。初中的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叛逆、好强、好动、爱美。有的学生因为相貌、身高、学习等自身的原因自卑、自弃、自怨。人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话是开心的钥匙。学生那颗迷惘的心需要老师的关爱去温暖、湿润、慰藉。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聋哑学生,有口说不出,有耳听不到,身体的残疾让他们形成了暴躁、冲动、猜疑的性格。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冷静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采取极端的方法。自弃自暴、粗鲁烦躁。教师此时要充当的是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开心结,理通思绪,舒缓情绪。平时的教育,就像春夜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性格,是随着成长的阅历和生活的磨练形成的。聋哑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他们的见闻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和教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件事,让学生变得懂理、知情、有心。班里有个特别聪明、优秀的学生。他除了听不到、讲不出,思维和正常孩子无两样。他常常会和我谈起自己的理想,看着他稚嫩、认真、执着的脸,我会鼓励他,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可内心却隐隐作痛,上帝为什么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多么聪明的孩子,等他学业完成,走上社会,是否有单位会接受他,尽管他很优秀,可他无法和不懂手语的人交流。可爱的孩子,我多想永远呵护你、陪伴你、引领你,让你永远沐浴在阳光里。不去感受社会的现实和无奈。可我改变不了事实,我能做的就是教他更多的知识。一张白纸更容易描绘出美丽的图画,作为教师,就要拿好手中的画笔,倾其心血和智慧来描绘这副蓝图。这时的严厉,就是在为学生的一生铺路架桥。
严而有爱,爱而有度,才会让教育成为一项真正的、伟大的事业!
何夏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