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开展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分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幼儿园,教育模式,德育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9 15:46
摘要:孩子是一切的希望,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都在飞速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过于的单一,我们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对孩子进行培养,使孩子的智力以及其他的方面得到充分的挖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多元文化;幼儿园;德育教育
引言
古人云:头乃人之元,而孩子就是人生的开头,是人生的初元,有了好的开头,才能筑就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向。德育教育就是人生源头上的引导者,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做人,首先做事,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我园于2007年引进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德育课题好孩子、好习惯,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多元文化概述
多元文化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背景与主题,我国多元文化社会奠定了幼儿的多元文化背景,教育向多元文化转向是人、教育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诉求,多元文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改革的重要精神。我国幼儿园多元文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探索本土化发展的道路。
二、多元文化下幼儿园德育教育分析
1.让幼儿感受异国风情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孩子对于一切新鲜的东西都有良好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大班的孩子们,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老师要让孩子不但只是了解自己的国家的风土人情,也要通过其他形式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开阔他们的见识。
2.创设环境
(1)学习好榜样
孩子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带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常以榜样来判断事情的对错,通过模仿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外籍幼儿虽然在语言理解上教慢,但是行为的模仿仍是相同的。简单的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等都是简单易学的口头语言。
(2)实践的机会
大人要舍得让孩子进行实践,孩子的时间机会不是自己创造的,是大人给他们创造的,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动手,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锻炼孩子的胆量,例如,孩子黑夜不敢去厕所,略微大胆的幼儿就会走过来说“老师,我进不去了”于是,我鼓励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和我交流“老师,请您靠边站下,我想走过去,谢谢”。
3.发挥外部因素的作用
外部的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开设了文化沙龙,访谈座谈,不但让外籍家庭更快的融入到本土文化,也让不太踏出国门的本土家长感受到了异国文化的区别。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都是推动幼儿前进的力量,当这两种力量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幼儿教育才能更加有效,方显1+1>2的成效。如果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采取视而不见或是反对态度,那就是“无用功”。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建立孩子正确的德育观念,好的德育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的德育观念的树立,只有老师的引导还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教育,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多参加活动,带动孩子树立正确的的德育观念,家长和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共识观念。
4.发现的德育教育契机
德育教育的展开,要注重贴近孩子的世界,太过于流程化的教育模式,孩子可能很难进行理解,我们要采用一种比较自然的、形象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德育观念,教师要和家长好好的配合,选取好的德育素材来培养孩子。关注、利用身边的小事,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间的矛盾、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团纸,我对旁边的博林说“博林,请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吧。”他连忙说“不是我的。”说完,一脚把纸踢到另一张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争辨道“也不是我扔的。”这时,经过这里的阳阳捡了起来。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件事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这张纸应该谁来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环境维护要靠大家的行动,增强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将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通过各班每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区域活动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为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喜欢的活动使孩子更能接受。如银行、医院和超市等区域活动。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是非常多样的,他们在以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人进行对话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观念。久之就会养成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别人感受的好习惯,可以避免孩子过于自大,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提高在与人交往中的亲和力,有利于孩子以后的人生。
三、结语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坚持不懈的进行,直到孩子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养成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配合。
参考文献
[1]丁锦宏.尊重·责任·关怀:当代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原则的意蕴转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52-55.
[2]叶文梓.从“知识世界”走进“生活世界”——对学校道德教育基础的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1,03:103-106.
[3]赵海燕,徐跃东,王国花.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5,02:44-47.
赵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