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尝试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作文教学,中小学,朗读水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1:36
摘要:“作文难,作文难”,这可以说是中小学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分析其难点所在,主要有四难:一难,下笔无物,一片茫然,没什么写;二难,语言贫乏,腹中空空,难以写生动;三难,内容取舍,难分主次,难以突出重点;四难,选材空洞,毫无新意,缺乏灵性。为了改变不乐观的“作文难,作文难”的教学现状,我对新型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积累;生活;日记;灵活
一、积累
欣赏美文,润“作”无声
近年来,我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我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貌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处,学生有时候高兴的手舞足蹈,有时候感动的暗暗流泪。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上搜集信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
实践证明,每周一节的美文欣赏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欣赏美文,“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得越透,对生活也感悟的越深,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二、训练
轮流日记激情四溢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特点,我在平时开展了小组轮流写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我将按座位分成8个小组,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轮流担任组长,每天交一次,一周统计总分,评出等级。日记命题有时是全开放式,有时是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有时是故事接龙……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记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传递。一到下午发日记本的时间,学生都想一睹为快,并积极为下一位成员出谋划策。第二天的课堂上当众朗读,从而收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
轮流日记这一妙趣横生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学生欲罢不能。首先它极具挑战性,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其次是每位学生一周轮到一次,负担并不重,一旦坚持,收获颇丰;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间互相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责任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指导
1.提倡开放式指导
周一贯老师认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关注着习作者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自由。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地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追寻儿童精神”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有必要的。比如有的学生胸中有“情”,但纸上无“情”,作品显的干巴巴,这时教师这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指导,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这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技巧,这一方面的指导有助于把作文写的更严谨,更完美。当然,我们应该摒弃“范文讲解式”的作前指导,因为那样只会使学生人云亦云,缺少创意。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作后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待学生写好出稿后,教师在进行评改指导,而后学生改写和重作。这样既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拟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指导要突出指导性。社会的多元化也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多元化,有些学生一味的追求“怪味作文”,一些想象作文不是奇思妙想而是胡思乱想,有的不顾语言的规范约束盲目“标新立异”,这就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的作文引导到;“健康”“绿色”上来。
2.提倡真情释放
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以“与人为善”为专题,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爱心,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自觉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第二天早上语文课,我兴冲冲的推开教室门,教室里面的情景使我惊呆了,四十五双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教室里静的出奇,父母双亡的学生田文强同学的书桌上堆满了笔,本子,书,文具盒。讲桌上放着一个小纸箱,上面用红笔写下了“捐款箱”几个醒目的大字,里面装着大大小小的钞票。田文强脸上挂满了泪水,同学们的情绪异常激动。当时我灵机一动,见机行事,以次为契机,向学生上了一堂作文可指导课,我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的举动太让老师感动了,我也捐出10元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你们长大了,懂事了!”说着,我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擦干眼泪,我接着说:“同学们,愿意把今天捐款是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以及你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吗?”由于我及时扑捉了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诱发了学生写作情感,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写作欲望非常强烈。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那怎样去把它表达出来呢?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大家无私的捐款,捐物,帮助田文强同学的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你们能用一个短语或一个词概括出文章的标题吗?”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爱的奉献”,有的说“同学情”,有的说“温暖的集体”,这些新颖的题目,都是从孩子们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他们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在肯定了学生不同角度命题的同时,我再次创设情景:“我们班同学的这次捐款活动,你认为谁值得重点写,想赞美什么,歌颂什么?”学生甲说:“赞美温暖的班集体。”学生乙说;“歌颂同学之间的真情。”学生丙说;“歌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中心在学生新中激荡。我再次说:“今天的活动,那些情景让你最感动,应通过哪些方面描写表现中心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捐款是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通过对情景一波三折的创设和再现,进而把学生引入辞以情发的境界。
此时,我看到学生们个个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人人胸有成竹的情景,我就示意把今天的所做,所想,所感写下来。顿时,教室一片沙沙声,不到三十分钟,一篇篇优秀的习作便脱颖而出。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上太读着自己的习作,田文强同学听着,竟呜呜的哭了起来,顿时教室里一片呜咽声,我也哽咽了。学生们太投入了,太投入了!他们已经被当时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因此写出来的文章非常感人。
作文教学在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希望学生们能真正喜欢上写作,喜欢上作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模块备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2]沈龙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国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北师大
杨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