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创新就要靠创新型人才去实现,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地理创新是指在地理学习和实践中,提出新颖、独特的地理观念、建设和构想,采用新方法,寻找新途径,涉猎不同的领域,以掌握完整的手段解决日益纷繁的地理环境问题。而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在创新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地理的创新教育是根据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采用有关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把地理学、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于中学地理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教授学生以新颖、独特的地理观点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所以,中学地理教学不是单纯地理知识的教学,而在于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仅就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
创新素质是在松弛、宽容、令人愉悦的环境中迸发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应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的创新氛围,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胆量向老师提问,发表个人观点,甚至与老师辩驳,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应进行及时的鼓励甚至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产生创新灵感,所以学生创新灵感的激发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密切的关系。故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信任、支持学生的创新成果。
2、营造创新的科学氛围
任何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史,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创新的表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志向。如“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古代人类的猜想到后来人来的不断探索,直到卫星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再如哥白尼的“地心说”等,这些良好的素材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积极引导,设疑布难,创设思考的教学氛围
思源于疑,没有疑问何谈思维。经过思维才能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因此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或质疑性的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质疑,向教师的观点质疑,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思路就越开阔,对问题的分析就越深入。这样,学生就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就会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持久的环环相扣的内驱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如在讲地轴的倾角时,引导学生反问:如果地轴无倾角,会不会有四季的变化?那我们这里的季节会不会改变呢?又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是否有昼夜更替现象?如果有,周期为多少?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各抒己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事对是错,甚至很离奇,老师都应帮助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赋予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重视地理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注重地理图表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读图能力,同时学生可能从中总结出新的结论观点,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许多地理信息常常隐含在看似索然无味的一大堆数据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从中找到事物变化规律和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例如在讲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的时候,先设计表格

要求学生依照表格内同,分析我国地形的特点:山区面具广大,并提出合理开发保护山区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另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信息,也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结果。
2.引用案例分析
除了图表结合法外,案例分析法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课本“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时,可让学生分析课本的案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我国国土辽阔,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四、进行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科技实践活动是创新活动的再体现,他们的开展深刻影响着创新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进行科技与实践活动。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利用他们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如:可组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地球仪,亲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让学生查资料撰写小论文,办理手抄报等。演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创新素质是人们在创造新设想和新成果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新课程理论的具体体现。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开展丰富的、具有主体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锻炼学生的地理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只有这样,祖国的明天才更加辉煌!!
李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